近日,桂林市民政局召开桂林市养老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桂林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艳春通报了2020年以来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桂林市养老服务工作总体情况
2020年,桂林市总人口540.6万,老年人口105.5万,老龄化率19.5%。全市养老机构79家,社区养老和照料设施166家,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013家。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工作获得自治区民政厅肯定。在全市民政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齐心合力抗击疫情的不懈努力下,无一例入住老人发生感染。千名老年人口享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8.7张,创历史新高;养老总床位数达到30251张,位于全区第一。2020年,象山区翠西社区、凯风社区通过自治区民政厅、住建厅评审被命名为自治区老年人宜居社区。桂林市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相互融合、均衡发展的服务体系,并不断探索符合桂林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今年2月份,被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养老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养老服务工作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养老服务供给稳步高效增长。2020年投入资金1.27亿元,建设市福利院养护楼、临桂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养护楼项目、永福县民政园区、阳朔县老年服务设施、平乐县民政园区、七星区心之乐养老中心、市县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项目;2020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7家,通过落实养老机构补贴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狠抓养老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等措施,使得桂林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呈现高、中、低端档次并存,个性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势头强劲的局面;今年以来,桂林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改造扩建项目预计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恭城瑶汉养寿城兴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游客和居民提供医疗护理、健康咨询、营养配餐、娱乐活动等多种服务,平安镇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乡镇。
(二)健康养老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继指导创建秀峰区鲁家村、龙胜县龙脊镇、阳朔县兴坪镇、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雁山区草坪乡、灵川县大圩镇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后,今年继续指导阳朔县高田镇、恭城县平安镇申报建设养生养老小镇,目前已通过自治区评审,在授牌命名后,桂林市将拥有8个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位于全区第一,品牌带来的附加效益日渐凸显;桂林局联合市卫健委下发《桂林市打造一流康养旅游品牌实施方案》,确定打造一批一流养老机构品牌和一流康养品牌:打造以桂林夕阳红为代表的2家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以恭城瑶汉养寿城为代表的3家康养产业,以桂林美好家园孝慈轩为代表的2家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以兴安华江乡养生养老小镇为代表的2家养生养老示范乡镇。
(三)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开展创国家标准等级工作,30家养老机构申报,其中3家申报自治区评审四级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居家养老互联网平台实施对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工单派单结算、健康档案记录、入户服务等工作实时监控。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全市有8个连锁养老服务品牌共计18个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安康通、美好家园国内连锁品牌,美国魅力花园国际养老品牌。通过购买第三方(广西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服务开展以下三项工作:全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评比,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检查,加强对桂林市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管和指导。全年开展养老机构院长、护理员和评估员培训达到1.2万人次,全市养老服务质量加快提升。
(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开展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桂林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桂林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办〔2020〕23号)。安排中央和本级配套资金2837万元,对服务站点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独居老人智能看护系统、长者食堂、老年人心理服务进社区、失能老人家属护理培训等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有序开展。试点期间建设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0个社区长者食堂,为1000名失能老人家庭成员培训护理服务,为1000名看护缺失的老年人购买智能看护系统服务,为2000名高龄老人配备应急呼叫设备,为近20000名社区高龄老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服务。
(五)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市建有县级福利院7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日间照料中心128家,农村幸福院367家,基层老年协会178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2020年,安排资金138万元,开展全市各县农村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安排农村幸福院(基层老年协会)老年活动经费130万元,开展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失能、半失能的无人照护的老人托养到集中供养机构,除使用五保补助、失能护理费之外,适当对养老服务机构予以补贴。2019年,在龙胜县城南社区开展农村养老互助服务试点,为农村留守、特困、失能老人提供了2000多个小时的服务。2020年依据龙胜县试点经验,在龙胜、兴安两县扩面开展此项试点工作。
(六)落实高龄老人津贴补贴政策。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为80—89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不低于30元,90—99周岁老年人发放不低于100元,10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不低于200元。预计为桂林市户籍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贴共计约6176万元,发放人数约13万人。
(七)养老服务工作受到各界肯定。7月30日,《中国社会报》以《桂林老人幸福指数节节高》为题,报道了桂林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效。报道称:“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按下了快进键,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步伐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全面应用,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持续兜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探索,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今年4月份,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养生养老小镇在自治区养老服务工作视频会议发言,题目为《擦亮“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8月26日,市民政局以《聚集发展合力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为题,在自治区民政厅半年工作分析会上做典型经验发言。今年,桂林市加入黑龙江省天鹅颐养经济走廊城市合作机制,9月2日,桂林市民政局在黑龙江省天鹅颐养经济走廊城市合作机制(黑河)云端年会议上直播发言,推介桂林旅居康养资源,受到黑龙江省政府及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下一步,黑龙江省将组织调研组到桂林市考察养老服务合作机制,将对桂林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以街道为单位,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兼具日托、全托、上门帮扶、紧急救援等多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进社区、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培训、独居困难老人实时看护智能系统、社区老年食堂等项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二)狠抓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自治区《广西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全市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设施达标工作。每年实施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和养老机构国家标准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
(三)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从千名老年人口享有床位数建设、养老服务连锁品牌、养老服务智能化、养老服务标准化、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养老服务监管工作等各个方面,全面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桂林市老年人建设安享晚年、全社会爱老敬老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