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健全市场机制,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作者:   来源: 市场星报  2020-12-21


  改革、改造、推进……这些是“十三五”期间,在阜阳市养老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记者从阜阳市民政部门获悉,该市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积极争取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据悉,“十三五”期间,阜阳市共有14.715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5.2032万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26.41万多老年人享受了不同类型的老年福利补贴。阜阳市全面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资金额7.7亿多元,省市县三级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项目资金累计投入5.54亿元。

  资金投入的背后不忘对风险进行补漏,在此期间,阜阳市同时加快了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和设施升级改造;连续四年在全市共投入1.6亿元,通过增设设施、挂牌督办、停业整顿、关停机构等方式对132个养老机构存在的175处重大风险隐患进行彻底整治;据悉,从今年开始三年内,计划改造提升区县特困供养服务设施22所,现已完成17所,改造完成率高达77%,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在养老服务多样化供给能力上,阜阳市下了大力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省市财政三年共计投入8700多万元,支持阜城三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截至202010月底,全市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82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26个,社会办56家,护理型床位2.15万张,床位7.25万张。新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7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82个,实现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养老服务站916个,5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运营。“十三五”期间,阜阳市陆续建成并运营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经不断摸索,采取互取其长、互补其短的公建民营模式,确立以公建民营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的新思路,有效破解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局。据悉,“十三五”末,全市80%农村敬老院转为公建民营,建立养老服务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阜阳市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逐步推进。据悉,目前,全市范围内开展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先后投入一百万元,为270户老年人家庭送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福利。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