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当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愈益凸显。以苏州为例,截至目前,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6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69%。“十四五”期间,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00万人。现实表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势在必行、不容懈怠。
持续推进养老设施建设,是引领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以苏州为例,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59家,各类养老床位数82633张,日间照料中心1865个,助餐点1769个;并且以社区为依托,培育、叠加诸如养老、康复、教育、文化等多种业态和功能。“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养老事业发展重要时期,必须以养老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夜间照护、智慧养老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进一步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确保兜底型养老、扩大普惠性养老、支持社会化养老。完善“十四五”时期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养老服务地方立法,积极探索打造富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之路。
创新监管方式、监管机制,是引领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工作作出部署。应该说,推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江苏具备优良政策环境、丰富市场监管经验。要结合江苏实际,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养老机构备案信用承诺制度,加大信用记录的披露和应用力度,实施严格信用监管。健全行业自律规约,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强化统筹协调、政府主导,是引领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推进数据统一和信息共享。推动资源整合、下沉基层,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所需的技术、设备、经费等方面的物质支撑,使之与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加大养老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形成敬老助老、关心支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战略,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期待各方勠力同心,为实现江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砥砺奋进、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