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打破技术隔阂,实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如今,全社会在帮助老人迈过“数字鸿沟”,为他们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今天起,本报推出“聚焦智慧助老”栏目,通过记者实地探访、专家解读等形式,展现各界对老年人的关怀,呼吁全社会形成敬老助老的友好氛围。
门诊绿色通道惠及老年人
2月20日一早,青海红十字医院门诊部,一位60多岁的患者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着急不已。“阿姨别急,您可以从这边老年人通道进入。”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老人拿出身份证,通过人工测量体温等一系列程序后,顺利进入医院。
从2020年开始,青海红十字医院针对不会使用健康码的老年人,开通了老年人门诊绿色通道。
在医院就诊的一位老人感慨:“我们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不了健康码,现在医院安排专人帮我们解决这些事,为我们看病解决了难题。”
适老服务让就医更便捷
2月22日一大早,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77岁的武大娘手里提着检查资料转来转去。“大娘,您要挂什么科?”看到武大娘焦急的身影,导诊护士小李主动上前询问。
“我想挂个眼科专家号,可是挂号窗口排队的人太多,自助机我又不会使用,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您带身份证了吗?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直接到一号窗口挂号,不用排队等候,我带您过去。”
针对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挂号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置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对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设置优先就诊程序,分诊系统和药房系统自动联动,让老年患者在需要时可以享受优先渠道,缩短等候时间。此外,医院还为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提供导医全程陪服务和免费轮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省城很多医院保留了人工窗口,满足老年人现场挂号的需求。
努力让老年人就医更舒心
省城各医院在做好“绿色通道”和适老服务的同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逐渐熟悉、掌握智能技术,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和门诊楼各楼层均安放了自助机,患者可以通过自助机预约当日或者7天之内的号源,还可以通过自助机缴纳医药费。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朱雅楠说,智能自助终端设备对年轻人而言操作很便捷,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就有点困难。因此,医院安排专人值守自助机,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完成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报告等操作。如果遇到没有预约就到医院就诊的老年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会帮他们现场操作预约当天剩余号源的门诊号。此外,在医院导诊台前、候诊区域等患者经常停留的场所,医护人员利用闲暇时间会主动上前教老年人如何使用微信挂号。
“绝不让一位老年人因不会运用智能技术而挂不上号、看不了病,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身处‘数字化时代’的老年人就医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心。”朱雅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