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渭南,渭南市出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作者:   来源: 陕西老年健康报  2021-02-25


  目前,渭南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5.4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06%。近年来,渭南市紧紧围绕“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医养结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220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总体部署,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建立完善渭南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全面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基本建立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确定到2022年的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该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5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85%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老年护理人员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实施意见》明确了6项主要工作任务

  加强老年健康教育。要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和中医药养生养老等老年教育宣传。要通过“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契机,集中宣传老年健康知识,举办老年健康大讲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要利用多种形式、场合、场景,长期、持续地广泛宣传老年健康知识。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要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重点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失能、部分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要提供健康指导、老年综合评估等上门服务。要改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适合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体育项目。

  加强老年健康预防。要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要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口腔疾病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要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1次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要对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实施分类干预和管理。要在全市建设50个城乡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

  加强疾病诊治。鼓励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通过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方式,建立远程医疗、急诊病人转院、术后康复巡诊、预约就诊等协作关系。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和老年病床,对本区域内的养老机构实行医疗托管。鼓励各级医疗机构闲置资源向老年病院、老年康复护理医院等医养结合机构转型。要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要推动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

  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要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老年人疾病发展规律的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复、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依托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开展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试点。

  加强长期照护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支持各类医养结合机构接受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积极培育标准化医养结合服务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开展应急救护和照护技能培训。

  加强安宁疗护服务。鼓励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安宁疗护科,有条件的可增设安宁疗护病区和床位。鼓励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县市区可根据实际,设置独立的安宁疗护中心。积极开展安宁疗护试点,探索研究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逐步积累,不断完善,形成有价值、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明确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为疾病终末端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育课程。

 

  推出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提出: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配套专项经费,并抓好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要积极出台实施扶持政策,在规划立项、土地供应、医保定点、税费优惠、金融借贷、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力度,适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加快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开展老年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产品研发,引导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药学、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和课程,支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构筑覆盖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网上医院、全民健康检查为一体的“全民健康服务平台”。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无卡化”就医模式,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模式。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