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3楼,老人们在福利院的空中花园晒着太阳聊着天,87岁的华奶奶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住了近3个年头,她回忆起去年的这个时候很有感慨:“那时候每个人都严严实实地戴着口罩,不能坐一桌吃饭,也不敢一起下棋,心每天都揪着,特别紧张。”和她一起的刘奶奶也说,去年的情况确实不乐观,但是现在,她感觉生活很好。“党和政府在危急的时候,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肯定能战胜疫情,生活只会越来越好。”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关爱老年人的健康是嘱托、是责任,更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事情。一年来,全市养老服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高质量发展,努力写好大城养老新答卷。
做好必答题:“三帮四查”“两测两消毒”,高龄老人关爱重在细节
2021年春节前夕,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受疫情影响,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返乡与家人团聚。为让特殊困难老人过个温暖祥和的节日,武汉市区各民政部门建立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巡访制度。
依托市区智慧养老平台,用大数据对特殊困难和高龄老年人进行一次全面核查,重点核查独居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受疫情影响暂时没有赡养人、托养人履行赡养、托养义务的老年人,准确掌握其信息,确定关爱联系人,确保将全部居家和农村留守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范围。
在武昌区,明确各社区督办书记和关爱联系人信息,保证每位特困老人都有专人负责。巡访制度规定,关爱联系人每天至少上门探访1次,社区两委成员每周至少巡访2次。通过每日探访和电访慰问掌握老人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及时提供对应的服务和帮助。每日以“三助一护”“三帮四查”“精神抚慰”等服务类型进行关爱帮扶,做好节前慰问和防疫防事故的安全宣传,帮助特殊困难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截至2月17日,为特困老人解决实际困难1060个。
今年除夕,新洲区社会福利院外灯笼高挂,喜气洋洋,院内菜肴飘香,其乐融融,“这个春节,我们想了好多办法,让‘留守’福利院的老人们,也能欢欢喜喜过大年。”院长夏劲松说。
据了解,牛年春节,有72名老人选择在区福利院过年。福利院的9名工作人员因此也全部“留守”,大家在做好防疫、消防安全的同时,给老人们提供暖心的服务,帮老人们洗澡、挨个修剪指甲、理发,让老人舒舒服服过个春节。
夏劲松说,春节期间,福利院坚持每天做好“两测体温两消毒”,对采购的物资采取院外消毒,再专人转进,确保无接触转运,工作人员还充分利用网络,帮助老人与家人“云聚会”。娱乐方面,院里特意提前采购了老人们喜欢的楚剧、湖北大鼓等文化消费专卡,工作人员还会每天读报纸,从各方面丰富老人们过年的生活。
就在春节前,杨孝淑老人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老人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她笑着说:“我在这里住了4个年头,这个百岁生日和院里的老伙伴们一起过,还把过生日的视频发给了家人们,他们说我在这里不是养老是享受老年生活。”
武汉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创造性地将“互联网+居家养老”从前期一点、一片的局部摸索,拓展应用到全市范围。“有了养老服务云平台,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老人信息,推送给社区网格员,办理高龄津贴方便快捷多了”。家住江岸区的周爷爷腿脚不便,但领取高龄津贴基本不用他操心。目前全市3000多个社区(村)、1万多名网格员均可提供高龄津贴等养老服务办理,达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的服务效果。
高龄老年人,特别是百岁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身体偶有小疾,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拖成大病。为此,卫健、民政多方协调,为高龄老人开辟了绿色就医通道。现在,百岁老人看病,由医院安排救护车免费转运至医院就诊,抵达医院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就诊、缴费及治疗,如需住院,优先安排床位,并由资深医生管床,就诊结束或出院回家,由医院安排车辆免费送回家。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一年。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老年人的幸福安康,这一年,养老事业呈现出新变化和新成就,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
做好应用题:“专业社工5、G网络、智慧大屏”助力,为老服务更具时代感
为积极做好养老机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心理疏导服务,武汉市民政局启动“五社一心”计划,对重点人群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省、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在武昌区24家民办养老机构实施“疫路为老”疫后心理支持关爱服务项目,同时还承接市社会福利院项目,实施“情暖夕阳”疫后心理支持关爱服务。
目前,该机构的社工已走访养老机构700余次、开展活动300余场、心理健康讲座40场、小组工作20个、个案工作58个、记录养老院抗疫故事和老人生命故事32个,受益超过2万人次,获得了养老机构及老人的一致认可。
由于养老院长期封闭,老人没有娱乐活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在心中积累得不到宣泄。针对这一情况,博雅的社工设计了各种节假日慰问活动、手指操活动、唱歌活动、老人生日会、健康养生小组、趣味桌游小组、手工兴趣小组等,通过组织院内老人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使老人身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使老人不感到烦闷,心灵得到了放松,养老院的整体氛围也变得融洽了许多。
有一次在走访中,社工王志武了解到部分老人是退伍军人,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王志武就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开展了唱歌欢庆“八一”的活动,这些老人都积极参与,看着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唱着军旅歌曲,社工们都深受感动,老人们在活动中也得到了认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每次活动结束后,老人们都在询问社工下一次活动是什么主题,什么时候能再来。
今年春节前夕,为了让养老机构的老人过一个幸福安全的农历新年,武汉市各大养老机构在节前都开展了封控管理,为了让老人和家人见面,过一个团圆的新年,江岸区民政局联合中国移动,用网络科技和5G技术给辖区内27家养老机构安装了智能云平台,51吋的智慧显示屏,极速的5G信号,只要家人在手机上下载应用软件就可以一键联入老人所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会将智慧大屏推到老人房间,让老人和家人在一起云团聚、过新年。在汉口悦年华养老院过年的刘爷爷说:“这还是养老院想得周到啊,你看我们年纪大,手机上的字都看不见,那视频连线也看不清楚,你看这搞个大电视来,这屋里儿子媳妇孙女我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看到我在这里过年也是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开心,他们也放心。”
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视频探视已经成为了养老机构必备设施,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15个区养老机构中已完成探视设备安装的机构有237家,服务次数达2.5万余人次。
武汉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民政部门都在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员等专业力量通过电话、咨询热线、网络微信、上门服务等线上线下方式,及时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服务。同时,帮助养老机构链接相关社会资源,更好更全面地为老服务,满足更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
做好基础题:“三助一护”保覆盖,志愿服务增温度,特定老人关爱一个也不能少
建立包保制度,对于社区的孤寡老人,要明确他们的监护人或照料人并督促履行监护或照料职责,对一时难以确定合适监护人的,督促街道、社区承担兜底监护责任。同时,落实各项兜底政策,符合特殊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特困、低保、失独、临时救助等政策的,要组织协调进行申报及时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确保老人及时享受到政府的关怀。
目前,武汉已形成社区嵌入、中心辐射、统分结合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围绕三助一护开展服务。现在,全市已建成14个区级统分结合信息平台、近300多个线下服务网点,整合线下服务商2100家,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和远程照护“三助一护”服务,累计服务老人200余万人次,初步实现了“养老全方位、服务零距离”。
家住车站路天声街的黄奶奶92岁了,她说:“我这年纪大了上下楼不太方便,现在社区里跟我安排了每天1小时的家政服务,蛮好。”据了解,江岸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全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采购了每天1小时的为老服务,上门为老人做清洁、做饭菜,帮老人买物资,这样极大地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环境。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坚持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原则,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2020年底,武汉市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达到1168家、农村幸福院5家,基本实现养老设施全覆盖。
“你们在身边,就像孩子都回来了一样热闹。”2021年新春佳节,武汉广泛积极发动各街道、社区、志愿者以及为老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线上线下开展形式丰富的关爱老年人特别活动。黄陂区蔡家榨街凤凰寨村韩全荣老人的餐桌上,丰盛地摆放着各式菜品,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厨房里忙碌着。92岁的韩全荣老人看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
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是老年群体中的特殊对象,为让他们与其他社会老人一样共享幸福时光,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探索志愿关爱服务新路子,多措并举使特殊困难老人群体获得身心双重保障。
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驻黄陂各大农村福利院已经有3年了,19名全职社工进驻19家农村福利院,实现社工站全覆盖,充分整合社工、院方、长者及亲属几方力量,为福利院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方方面面的服务。
在东西湖区,民政部门推出特色服务,守护留守老人居家安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外出不便、看病难问题,对此,区民政联合社工组织推出“健康匣子”项目,守护每位留守老人居家安全。“健康匣子”不仅装满了老人居家生活中常用药品,守护老人身体健康,还为老人提供了紧急联络人,守护老人居家生活,老人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社工,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进一步提高农村福利院服务质量,各地民政部门大力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自2017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市73家农村福利院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实施“一院一社工”项目。每区选取1至3家条件成熟的福利院打造中心站点。培育一批本土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固化志愿服务组织。整合社会资源,重点打造2至3个为老服务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为老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福利院服务质量,将农村福利院打造成为老年人的温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