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痛点,打造政务高效、环境安全、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的社区新形态,为人民群众建设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智慧社区。”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京东科技数字城市群数字生活解决方案部总经理袁黎江在会上如是说。
袁黎江认为,数字社区建设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又是数字经济的蓝海。数字社区不只是社区内和社区周边,而是整个数字城市的基本盘,是城市数字经济的新基建。
京东智能城市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前端铺设智能IOT硬件,通过网络采集到数据中台,经过独有的大数据分析计算实现对人、房、车、地、物、情各类数据有效感知,实现分析研判和预警,以小程序、app、安防、物业平台等不同形式呈现给居民、物业、街道、公安、综治办等,形成多级联动机制。在满足安防基础建设后,通过整合京东生态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将快递、社区团购、菜篮子、健康、本地生活等智慧产品植入社区,提升社区整体智慧化运转水平。
智能养老——3小时完成5000位独居老人问询
在论坛现场,袁黎江分享了京东智能城市在在天津所进行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智慧实践——2019年,天津河西区携手京东科技集团,开展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搭建起覆盖全区的老年人口数据库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双方围绕老年人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4大类21项数据维度,开展全区20余万老年人大普查,搭建起了老年人口数据库。打通当地公安、社保、民政等多个部门数据,在本地政务云上实现私有化部署,既结合前期采集的基础数据,又结合系统上线运营后产生的助医、助餐、家政等多维服务数据,丰富数据体系,实现养老数据动态同步。
考虑到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为了帮助其消除数字障碍,河西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卡,集成服务结算、补贴发放、安全储值等功能。老人通过传统的持卡消费的方式,消除消费和享受补贴的数字认知障碍,让老年融入智能生活。这一举措,平台可准确掌握政府补贴数据、老年人消费信息,为后续服务迭代,提供了研判依据。截至目前,该区已发放服务卡11000余张。
不仅如此,河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开通了“京小昂”智能外呼系统,用拟人化的TTS(语音合成)技术,由机器生成女生音色,每天早晨8点对全区5000位独居老人展开自动呼叫。若两次拨打无人接听,平台将通知社区志愿者和网格员入户查看,确保老人健康安全。在京东云的技术支持下,这一智能外呼系统可在3个小时内完成全区5000位独居老人的问询,为了充分了解到老人情况,每通电话时长都在1分钟左右。而在传统模式下,完成这一工作量,则需要1名工作人员连续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一个APP满足拼车、租房、购物等多种需求
2019年,西安航天基地与京东智能城市合作,借助京东云的云计算、AI、IoT等优势技术,在西安航天基地推出“京彩家园”智能社区管理系统,致力于以智能新模式,带动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和城市智能的智慧城市建设。
“京彩家园”智能社区管理系统除了传统的物业管理功能之外,还能提供拼车、租房、快递物流、电商购物等服务。用一个APP满足了业主多种需求,云技术在航天基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另一款专为北京大兴区居民打造的“凤河大食堂”的小程序,能够实现居民当日下单,农户第二天早晨采收,上午分拣、运输,中午12:00之前就能配送到各个社区自提点——不仅实现疫情期间无接触购买,而且让社区“足不出社区”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
2020年,京东智能城市从生鲜供应链生活服务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入手,与凤河公社合作,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指导,打造让农户安心、让百姓放心的京菜菜篮子工程。
从前,单纯依靠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凤河公社的农户面临需求信息不明、高库存、损耗高等问题。优质的生鲜农产品虽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标准化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的主要困难。而农产品基地整体数字化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线上销售平台工具、市场需求获取工具、生鲜物流运输能力不足等短板。
针对这一问题,京东智能城市与京郊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农业扶贫干部及三方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共同探索,结合北京智能社区便民服务中的“线上社区菜篮子”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供销平台打造“凤河大食堂”线上社区菜篮子小程序。通过以销定采、高效物流的数字化供应链模式全面服务地方供需匹配——用户下单后订单将自动汇总至数字化管理平台,公社按照下单数字通知农户采摘,最大限度实现0库存,使产销两端的农户和社区居民都切实得到了实惠。
社区虽小,却连接着千家万户。袁黎江表示,京东智能城市将与各级政府充分联结在一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社区智能化,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绣出智慧社区的品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