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安徽:托起幸福晚年,合肥开启“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
作者:   来源: 合肥在线  2021-05-28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智慧养老”被频繁提及,怎样应对养老难题?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为此,合肥市以智慧养老示范试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养智慧老落地服务,不断拓展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推动“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人工智能为辅助的现代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化全领域全覆盖。

 

  智慧养老,“智”在管理

  “在这里住着特别开心,每个房间都配有智慧机器人、智能床垫,动动嘴就能操纵室内的电视、空调等电器,还能呼叫工作人员,非常方便。”居住在清源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的88岁老人金红霞笑着说道。

  清源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被列入庐阳区2018年重大项目计划是《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后首个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用房,整体项目按照庐阳区政府打造的“嵌入式”养老机构要求,进行设计投资改造建设,配置设施设备。

  此服务中心共8层,一至三层主要是社区服务区,设置的服务项目有银龄课堂、多媒体中心、书画室、经络理疗室、理发室、社区食堂、助浴中心,康复保健、多功能活动室等。四至八层设置为喘息服务区和托养服务区,主要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及长期托养服务。全楼总设计床位100张,房间规格主要为双人间。

  记者在该服务中心看到,包括智能照护机器人、健康体检一体机、理疗房、无线覆盖系统、智慧化平台等一应俱全。“清源社区智慧为老服务中心还设有庐阳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汇集了区内8万多名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并对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进行健康监测,为后续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据庐阳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刘庆春介绍,庐阳区目前已采集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数据9万余条,形成较为完备的智慧养老信息化数据库,为政府施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庐阳区立足老城区实际,着力以智慧化手段助力老城区养老服务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多方参与等模式不断打造具有庐阳特色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2020年,辖区三孝口街道、逍遥津街道、大杨镇荣获第四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称号,庐阳区荣获安徽省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称号;合肥市庐阳区庐园长者照料中心、合肥市庐阳区乐年长者之家荣获安徽省第二批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称号。

  

  加快智慧养老落地服务

  2019年起,经开区开始实施“智慧居家养老”公益创投项目。该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公司,为居民提供智能化家政、助医、助餐等服务。负责该项目的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乐庭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管理闭环,通过系统平台,以及不同角色的不同权限,可即时掌握所有老人的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状态信息、需求信息、兴趣爱好等。可完整的将用户、产品、平台、服务实现连接,促进养老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精准化。

  该公司党支部书记魏亮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大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精准送达外,平台还可完成养老补贴的审批、发放和结算功能。

  经开区全区有1500多名低收入老人,每月有600元政府补贴资金。过去,这些补贴大都以纸质票券的形式发放。但纸质票券有额度限制,需要凑够金额才能使用。平台搭建完成后,经开区为老人们定制了“一卡通”,老人们在享受了上门理发、家政保洁、送餐等服务后,直接刷卡支付,省事又安全。

  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智慧养老在社区和居家领域的落地服务。依托合肥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完成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电子化结算、远程安防管理、紧急救援、智能化居家养老点单下单等智慧化服务系统改造。随着智慧养老服务的逐步推开,合肥市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发展高潮。

  合肥市将智慧养老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智慧经济、数据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和政策体系中,统筹推进。目前,全市智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达到30家,并与家政、餐饮、旅游、文体、康养等产业互通互联。推动新业态下的智慧养老服务区块链、产业链不断形成和集聚,初步形成了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三联机器人、八千里科技、晶奇科技、盛东科技等从事智慧养老服务穿戴设备、辅具、人工智能产品、智慧服务信息系统等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企业集聚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