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谁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作者:   来源: 台州日报  2021-06-01


  数字社会带来了便捷生活,但许多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老人,被数字化技术红利拒之门外,成为“数字难民”。

  当前,社会各项助老举措的推出正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跟得上”数字社会,享受数字红利。

 

  不同老年人的困境

  “不同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对于智能技术运用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也存在差异。”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学院院长丁亚萍说,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对手机基本功能的使用存在障碍,但那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则对手机功能使用需求的层次更高,功能也会更难掌握。“现在,学校里的部分学生,他们不单单满足于怎么发朋友圈,还会想要让自己朋友圈发的照片更好看。”

  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热衷于退休后再学习,造就了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火热局面,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农村的老年学堂无人问津。

  “农村没有退休的概念,很多60多岁的老人还在干农活,他们对于这种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的需求还不是很大,不愿意学。”常在农村、社区开展老年人智能应用培训的黄岩北城成校校长王再文说,等到了65岁之后,部分老人会觉得体力有所下降,愿意放下农活去学习,但那时,他们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接受能力变差,教了也容易遗忘。

  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担心受骗,索性拒绝学习使用手机支付应用,因此,会渐渐地被“无现金社会”边缘化。

 

  智能培训进社区

  “大家在手机应用市场里下载‘健康台州’APP,以后去医院看病,可以提前在这预约挂号,不用去医院排队了。”上两天,黄岩北城成校的志愿者李老师给五里牌社区的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

  “李老师很细心,怕我们听不懂普通话,用方言教学。”课后,符大伯开心地说。

  现场,还有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帮助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更好掌握使用方法。

  王在文说,去年,健康码的使用让很多老年人有了用智能手机的需求。他们以此为切入点,选择了几款方便老年人生活的APP,开展就医、消费等方面的智能手机服务指导,让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除了依托各地成校、社区学校、老年开放大学等力量就近就地组织专项培训外,我市教育局还开展志愿服务送教上门。

  市教育局高等职成教处副处长牟镜伊说,涉及到银行方面的应用,他们请银行的工作人员为老人上课,涉及到医疗方面的如何使用手机挂号、预约则邀请医护人员讲解。

  接下来,市教育局还将委托台职院开发老年智能教育课件,帮助全市范围内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实现智能技术应用“应培尽培”,运用智能技术水平提升,让老年人能够融入数字社会,消除“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