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啊老刘,昨天的谱子练的怎么样了啊?咱今天再来几遍熟悉熟悉……”4月17日,上午10点,还未到饭点,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潘庄二村养老服务中心大厅里,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旁边的书画室里墨香阵阵,台球桌前围绕着三五成群、切磋球艺的老人。
如今,在安东卫街道,养老服务早已不止于三尺餐桌。
为响应岚山区委、区政府建设“双美双幸福”号召,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效,该街道以精当规划、精心建设、精准服务为工作标准,开始了一场奔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为追求的“加速跑”。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养老服务中心5家,剩余20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开工建设,6月中上旬全部投入运营。
“物质上有了保障,如何让老人精神富足?开展什么项目吸引老人每天都来养老服务中心?一直是我们思考的焦点。”据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家胜介绍,为使特色养老服务项目更贴合老人实际需要和精神诉求,该街道集思广益,列出“三张清单”:开展“入户老人大走访”,详细调研辖区内老人对文娱活动的需求方向,根据“老人点单”,列出“需求清单”;广泛挖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和本村有文体特长的“实用型”人才,整合调配村内文体器材,列出“资源清单”;按照“有呼必应、精准服务”的原则,精心梳理对接活动项目,列出“服务清单”。
“三张清单”将需求和资源无缝衔接,有了项目、有了志愿者、也有了器材,潘庄二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大厅里渐渐聚起了“人气”:从最初志愿者吹拉弹唱,到现在老人们自发组建了敲锣打鼓队、秧歌队,每周五还会组织“演唱会”。养老服务中心始于“餐桌”,又脱离了“餐桌”,演变成了老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农家乐”大舞台。
满足了精神需求,更要注重人文关怀。为此,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着眼村里留守老人的精神状态,积极邀请老人们来中心谈心聊天,鼓励老人倾诉自己、帮助排解负面情绪,为老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现在每天上午,音响就是我们的‘集结令’,用不几分钟大家就都聚起来了,在一起聊个家长里短,心情乐呵多了。”潘庄二村的尹世桂大娘是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每天只要有空就来中心休闲放松、拉拉家常,提起养老中心的服务,老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