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亲友帮忙、只会用现金支付的老人,怎样办医保、缴纳水电气费?5月31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推出《方便老年人办事优化政务服务十条举措》(以下简称《十条举措》),聚焦老年人办事中的难点痛点,为其提供全程全方位周到细致服务。
一、设立“老年人无健康码通道”。
开通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入政务服务大厅“老年人无健康码快速通道”。对于无“健康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码”代办代查服务,现场体温检测正常且无其他异常健康状况,登记身份证后可以自由通行。
二、设置老年人“爱心专座区”。
完善政务服务大厅老年人及特殊群体办事设施设备,设置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爱心专座区”,配备老花镜、轮椅、医药箱、口罩、雨伞、饮水机等服务用品。规范办事引导指示标志,制作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宣传读本、办事指南、资料清单等,方便老年人识别和阅读。
三、开设“老年人办事绿色通道”。
发挥政务服务大厅导服人员及志愿者的作用,建立联动机制,设立老年人专窗,为老年人提供咨询引导、预约服务、全程陪同、协助填表、复印打印等全流程“一对一”服务,确保老年人办事“一站式”办结。
四、开展帮代办服务。
从老年人视角重新定义服务流程、服务指南。依法接受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服务申请。政务大厅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帮代办服务的队伍。发挥村级代办员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帮代办等服务。
五、开展上门服务。
从方便老年人办事角度出发,开展上门服务。如联合社保卡合作银行,对于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社保卡办理等服务内容,向高龄等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优先上门服务,建立服务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六、丰富线下办理渠道。
结合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村(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对已经实现网办的适老事项,保留线下办事窗口。将医保、社保、民政、生活缴费等老年人高频办理事项,委托、下放至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并逐步延伸至村(社区)村(居)民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银行、超市设置便民服务网点,方便老年人办事。
七、保留线下现金缴费方式。
政务服务大厅不得以任何文件、通知、声明、告示等为由,停止现金收取服务,拒收办事群众现金。完善银行窗口代缴代扣费用方式,水、电、气、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收费,保留现金和银行卡等支付方式。
八、畅通服务沟通渠道。
在12345热线接听过程中,增加“长辈关怀”对话,为在荆“老年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在线服务。定期电话或短信回访“老年人”服务对象,主动询问并在线受理相关服务需求,按规范要求及时办理回复。
九、提升网上服务支撑能力。
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使政务服务平台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一部手机绑定多人等功能,可由他人帮助老年人在网上办事。持续推进政务数据信息共享,逐步推动高频涉老事项系统自动办理。根据老年人使用习惯,进一步优化医保、社保、民政、生活缴费等网上办事平台界面,开发适老功能,让老年也能轻松享受网上办事的便利。
十、完善大厅服务应急预案。
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健康突发问题应急预案,强化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培训,在政务服务大厅配备医药应急箱,确保办事人员在办事过程中突发疾病时,工作人员能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