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龄比重上升,绵阳开启养老产业“新风口”
作者:   来源: 绵阳日报  2021-06-09


  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老龄人口超115万人,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3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71个百分点。

  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还需从哪些方面加力?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养老福利科。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做好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这篇大文章,去年我们组成了课题调研组,对全市老龄化现状以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进行了深度调研。”市民政局养老福利科科长严印介绍,通过实地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市12个养老机构(3家民办机构)3个养老服务社会组织、10个日间照料中心、200余名老人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养老设施现状、老年人需求。

  根据调研显示,目前我市全域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局地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从总体上有三个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空巢老人比例高。据统计,全市拥有社会福利机构257家,总床位30021张,服务供给不平衡。

  老龄人口超115万人!这组数据表明,未来我市将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老龄比重上升,我市如何应对?记者在我市发布的《关于推进绵阳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看到,未来将从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等7方面来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准备的宝贵窗口期。接下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确保到2022年,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贯彻落实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绵阳市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构成了鼓励支持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制度框架。2014年以来,中央、省、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6.94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外,在人才培养上,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提出我市开展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任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