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保险
养老保险“争奇斗艳”三大区域经济圈竞相“开放”
作者:   来源: 金融时报  2021-07-21


  近日,保险公司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上动作频频,“保险+养老”“险养结合”等多种模式以及区域一体化都在加快推进当中。712日,由中国人寿集团和天津市政府联手打造的重点示范工程,也是中国人寿首个医养结合养老养生项目——国寿嘉园·天津乐境养老养生社区正式启用;18日,泰康集团在长三角布局的首个旗舰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申园,除了在原址上扩建的申园二期揭开面纱外,泰康之家在上海落地的第二个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锦绣府也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实际上,不止上述两家保险机构,为更好提供养老服务,满足更高标准养老需求,我国多地尝试保险机构跨区经营,统筹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养老保险市场建设,推动了地区养老保险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近日,长江养老发布的《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以下简称《报告》)重点选取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个在经济上最有活力、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且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外部约束最少的区域,对比第三支柱商业保险显示,长三角保险深度仍不足、地区内重点城市潜力巨大。

  第一支柱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拥有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保障方面难以满足群众实际养老需求,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尚在发展且速度相对迟缓,在此形势下,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险被寄予了厚望。《报告》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人身保险密度指数分值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缴费负担水平较低。其中,长三角区域得分最高,为86.71分;京津冀区域紧随其后,得分为76.82;珠三角得分为65.12,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值64.54

  然而,三大区域人身保险密度指标在区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情况。北京的人身保险密度为7525.53/人,而同为京津冀区域的河北只有1865.12/人。长三角区域同样有此情况,上海为4921.75/人,而安徽只有1407.4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大区域内不同地区第三支柱仍存在着明显发展空间。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把个人养老储备能力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制度性的养老储备;充分考虑养老储备能力与家庭收入能力以及赡养老人、抚养子女负担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一老一小”保障水平,提升家庭整体的养老储备能力;汇聚行业合力,加强养老金融教育、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尽快从各个维度唤起人们提高养老储备的意识和行动。

 

 

  京津冀: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

  近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在天津共同签署《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三地将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出台落实北京养老项目向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鼓励政策,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建设、收购、合作、改造等多种方式,在环京周边地区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增加区域养老服务供给。

  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了保险公司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养老社区一剂“强心剂”。按照测算,我国2022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保障显得更为迫切。不少保险公司“瞄准”先机,早在十余年前开始探索保险与养老领域的结合,如今已初具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泰康集团、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十余家保险机构均已布局养老社区赛道,投资养老社区项目超过45个,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个省市区,床位数达到8.4万个。

  以新华保险为例,在京津冀地区,新华保险已建成两个养老社区。新华保险总裁李全介绍,近年来,新华保险顺应行业趋势,积极开发寿险与养老健康相结合的产品模式,并充分发挥险资期限长、规模大的优势,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康养产业。

  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在介绍国寿嘉园·天津乐境项目时也表示,该项目是中国人寿服务京津冀民生保障事业的具体举措,是中国人寿与天津市联手打造的重点示范工程,也是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政企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国寿健投公司践行集团公司“大健康”“大养老”战略的佳作。

 

  长三角:布局早、扩展快

  在众经济圈中,长三角属于迈入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28%,江苏和安徽分别为16.2%15.01%;相对“年轻”的浙江,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也达到13.27%。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时,即为深度老龄化地区,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离这一标准仅一步之遥。

  从城市看,全国最“老”的城市也在长三角——南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2.67%。同时,泰州也进入超老龄化阶段,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01%;此外,扬州和盐城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19.99%19.87%

  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和机遇,长三角成为保险机构最早布局的地区之一。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将试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有关待遇异地延伸结算工作;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管理平台,推进长三角民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同时,上海将构建长三角区域智慧养老平台,探索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推进长三角专科联盟建设,在长三角区域共同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和养生养老基地。此外,上海开始探索跨行政区养老新模式,支持老年人根据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养老机构。在中心城区和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并表示将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

  2020年,上海市公布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共有20个城市、57家机构的25698张床位跨区域开放,所有机构的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均向公众公开。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泰康医养产业重点布局的战略要地,5年来,长三角已经汇集了泰康旗下22城养老社区中的7城,这7个城市的养老社区,将在上海申园的带动下,共享人才培养、项目运营的经验和成果,形成国内最具规模的医养军团。据介绍,泰康之家·申园二期在功能上重点体现活力养老,分为疗养功能、文娱功能、自然体验,同时将有更多科技手段的应用,全方位地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中国太保陆续在上海、南京落地养老社区项目。2019年,国际颐养项目在杭州动工开建,沪、宁、杭三地太保养老项目在陆续开建。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中国太保积极探索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养老社区项目不断推进。作为“战略转型2.0”的重要支撑,中国太保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中国太保的养老社区依据“聚焦集团保险主业高地城市、聚焦长三角等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群、聚焦人口老龄化重度城市”的原则进行布局。

  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内,沪、宁、杭三地太保家园的陆续落成,将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老人提供更多样化的一站式高品质老年生活解决方案,着力赋能中国太保寿险第二增长曲线。

 

  珠三角:丰富保险产品体系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这一经济圈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在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日前提出,要丰富大湾区特色人身保险产品体系,推动在粤港澳三地同步开发跨境保险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三地通力合作,“塑造健康湾区”。为进一步助力“健康湾区”建设,在大鹏新区管委会支持下,今年3月,泰康之家·鹏园在深圳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是泰康在深圳布局的首家、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第二家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养老社区。同时,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还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围绕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进一步扩大投资建设、生命健康产业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平台、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合作。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泰康之家·鹏园要为深圳的建设者、为深圳改革开放做出贡献的人打造一个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让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成为大鹏新区的一张城市名片、深圳改革开放的一张城市名片、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名片。”

  商业保险是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依托经济圈建设,通过区域合作探索跨区域养老,可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从现状来看,养老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业内人士表示,要尽快推进养老保险区域一体化进程可通过制定跨行政区协作策略、建立府际责任与利益补偿机制、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与人才交流网络等充分发挥经济圈建设优势,合作共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相关链接:2020年至今商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梳理

  ◆202013

  《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满足消费者终身、长期领取需求的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支持银行、信托等开发养老型储蓄和理财产品。

  ◆2020123

  《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积极发展多样化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个人账户式商业养老保险。在安全审慎的基础上,拓宽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不低于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发挥保障功能,提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保障水平。

  ◆2021131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

  ◆202149

  《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强调,积极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普惠保险,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针对县域居民的健康险业务、定期寿险以及农村意外险等业务。

  ◆2021515

  《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自20216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创新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专属保险产品,积极探索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需求,探索建立符合长期经营要求的销售激励、风险管控和投资考核机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