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运营养老机构增至579家,累计发展养老助餐点1015个
作者:   来源: 北青网  2022-09-30

  9月30日,北京市卫健委举办“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主题媒体沟通会,聚焦本市老龄工作。会上,北京市老龄协会副会长孙立国介绍,十年来,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采取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创制,健全服务体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营造养老敬老孝老社会氛围,推动首都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79家;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从无到有,分别建成运营276家、1112家和3500张,累计发展养老助餐点1015个,“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在老年民生保障水平方面,本市坚持把优先保障老年群众基本生活作为第一责任,加快提标、扩面、增效。2022年,本市第30次连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2012年每月人均450元增加到887元,增长近一倍;福利养老金从2012年的每月人均277.5元增加到802元,增长近两倍,促进了广大老年人共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其他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体城乡老年人。老年人社会优待范围进一步拓展,优待对象从2012年时的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扩大到2015年的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

  本市养老服务体系也在日趋完善。孙立国表示,本市统筹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2012年至2021年,全市建成运营养老机构从400家增长至579家;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从无到有,分别建成运营276家、1112家和3500张。全市累计发展养老助餐点1015个。关注“三失一高一独”等重点老年群体,2021年,全年累计向困难、失能、高龄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津贴27.39亿元,月均发放87.14万人次。编制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明确养老服务发展思路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释放养老产业新动能。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也初见成效。孙立国表示,本市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021年底,全市472家医疗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到81.2%。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全市医养结合机构205家,其中两证齐全的187家,医养结合床位数6.15万张,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已建设2所安宁疗护指导中心、9个安宁疗护示范基地。完善老年健康服务,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91万份,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91%。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结合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本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2021年底,全市累计确认1066个小区列入改造项目,累计开工665个小区、完工295个小区。全市29个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2个社区拟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正在公示);53个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北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累计加装电梯2261部,为2万多户居民提供便利,加装电梯速度、效果和质量处在全国前列。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0.6万个。优化公共交通无障碍服务,公交集团配备无障碍公交车1.2万辆,城区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到80%以上。

  近年来,本市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也更加浓厚。孙立国介绍,从2010年起,北京连续12年开展“孝星”“孝顺榜样”命名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命名了“孝星”5.9万名、“孝顺榜样”120名。2014年起,举办七届“银发达人”评选活动,展示新时代首都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品质生活和老有所乐的年轻心态,共评出210人(组)“银发达人”。每年“敬老月”期间,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深化助老志愿服务模式,壮大助老志愿服务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志愿者84.7万人,助老志愿服务队伍4548个。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建立完善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智慧助老”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切实解决。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