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何以为家 以何养老——关注我省养老现状之二
作者:   来源: 山西日报  2016-10-11

  老有所依,何枝可栖?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不少家庭是“4-2-1”的结构为主,两个中年人要供养四位老人。再加上生活条件的提高,医疗保障的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比重不断加大,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现有的养老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
  
  1 注重精神养老不容忽视
  
  家住太原市北大街的张瑞棠老人曾和儿女大发雷霆。因儿女们建议他去养老院,老人生气,不是说儿女不孝,就是说自己命苦。最后,儿女们只得高薪把以往的保姆留下继续照顾父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老人认为,住进养老院意味着与社会“脱节”,人生似乎进入了“终点站”。有些老人不选择养老院,则是担心被人贴上“儿女不孝顺”的标签。
  除了老年人的观念因素,还有经济因素。“现在大多数老年公寓,一个月要交2000元左右甚至更多,如果没有这个经济基础,就很难实现。”采访中,居住在老年公寓的一位老人这样分析。
  面对去不去养老机构这个问题,市民的看法不一。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选择。而对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机构或会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马先生兄妹4人中有3人在太原成家立业,兄妹凑钱在小店区买了一套房子,把在吕梁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最近几年,两位老人先后患病,身体已大不如前,兄妹们轮流照顾一段时间后,觉得坚持不下来,就和父母商定,把他们送去养老院。马先生说:“看到养老院的护工晚上能给老人挠痒痒,我自己都做不到,心里非常感动。以前我们照顾老人的基本需求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根本谈不上与老人有情感交流。现在则可以常来养老院看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
  省委党校教授刘宁把当前的养老模式归结为几个层次:完全失能的适合住养老院;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适合居家养老。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注重精神养老,特别要注意丧偶老人的精神慰藉。
  
  2 社区日间照料模式大有可为
  
  张培东老人年过七旬,和儿子居住在太原漪汾苑小区,生活很简单,每天帮孩子们做饭、送孙子上学。孙子上学之后,老人会到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伙伴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老人感慨地说,我一个月养老金只有1000来块钱,物价这么贵,不跟儿子过,应付不下来。而且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心里很舒坦,我对现在的养老生活挺满意。
  漪汾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于2014年。记者走进该中心发现,整个中心有630多平方米,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室和老年餐厅等一应俱全。
  居家养老、社区(农村)提供就餐、医疗、文化等服务,仍是老人较能接纳的养老方式,也正是当前国家和我省积极倡导的养老模式。目前,我省已建成近3000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空巢、高龄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方式,这种做法已得到了国务院和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太原市从2013年起就给每个社区提供20万元惠民项目资金,开办老年餐桌、日间照料、发放爱心一键通等。目前,全市有1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5个老年餐桌。规模较大的万柏林区漪汾苑社区老年餐厅,每天中午有近百名老人就餐,老人们表示,在政府打造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里能完成基本生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太原市柳巷街道校尉营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太原市首家民办公助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60岁以上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订餐、送餐、上门理发、中医按摩、心理干预、日间托老、居家看护等服务。从去年开业起就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
  91岁的万世成老人是这里的首批客人。老人曾专业从事桥梁设计,他面色红润,思路清晰,身边有不少老人喜欢和他聊天。在入院前,他却是另外一个生活状态: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现在在日间照料中心,万大爷过得非常开心,聊天、看电视、活动筋骨,和老伙伴们乐得哈哈大笑。
  省政府召开的养老工作推进会上透露,作为全省养老工作的试点,太原市将突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地位,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进一步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类似漪汾苑、校尉营这样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是建设的重点。太原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实行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对辖区内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对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低偿或微偿服务;对其他老年人,提供市场化有偿服务。
  山西人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谭克俭表示,如果能在引入社会力量的基础上解决目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人手不足、资金缺乏、护理不够专业、志愿者数量少等问题,这样子女放心,老人也舒心。社区日间照料这一模式还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我省已建成近3000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留守、空巢、高龄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方式,这种做法已得到了国务院和民政部充分肯定。
  
  
  3 “医养结合”是有益探索
  
  太原迎泽区上马街80岁的老人荆琦靳是一名退休教师,脑梗塞接受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韩先生非常孝顺,很想亲自照顾老母,又因工作等原因怕有疏漏,一心想着找到既专业又细心的人照料母亲,他带着母亲来到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太航馨悦养护院了解情况。院里的护理团队对老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口齿不清,意识无法表达清楚,情绪波动较大,有不明原因的哭泣现象,属脑梗塞后遗症且伴有老年痴呆症,同时患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养护院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与韩先生达成一致。
  荆奶奶住进养护院后,一度很抗拒,拒绝护理员为其洗漱、整理生活用品,哭闹着要找儿子。养护院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组织护理员和韩先生一起进行心理疏导,对其生活照料、发音训练、思维训练等护理服务也有了相应调整,帮助荆奶奶参加志愿者文娱汇演、老人生日庆祝等活动。经过3个月的专业照料,荆奶奶状况明显好转,不但体重增加、精神开朗,说话也连贯了许多。
  “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于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
  太原市太航馨悦养护院是一家国有企业开办的专业服务于半自理及失能失智老人的社区养老护理服务机构,采用“医养结合”的模式,24小时提供医护及生活照料服务。据院长田竞静介绍,在这里居住的,半数以上是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说到发展的困境,负责人田竞静谈到了资金和医养结合的接入问题。资金方面,他们现在已经投入了300万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资金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是“医养结合”中与医院的接入问题。田竞静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跟太航医院一路之隔,但是受一些政策局限,有些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我们不能请医院的医生来,只能打120让医院来接。国家鼓励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我们院也一直摸索,但是受一些政策的约束,遇到有些老人的突发状况,我们还不能把医院和养护院完美衔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