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综合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作者:   来源: 中宏网  2021-12-2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制度创新,是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升级版。“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仍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部分已经落户的还存在市民化质量不高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在常住地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实现“一视同仁、应有尽有”。“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正式制度建设的形式,构建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级常住地政府,可以扭转一些人口流入地政府出于利益考虑,拖延解决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对于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释放城镇化潜能、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的稳步发展,并制定相应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保证制度实施的效果。相信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中现存的问题将被逐渐改善和进一步解决。2022年“稳”字当头的经济发展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民生福利。

 

  二、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2022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总体向好,随着我国保就业、保民生政策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将更为稳健有效,有助于就业的稳定。面对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受外部环境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宏观经济仍存在较明显下行压力。因此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要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要关注重点人群,如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龄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强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达到历史最高点。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亟需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是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府层面支持灵活用工,为灵活就业创造条件,并让灵活就业人员获得更多安全感,已成不容置疑的发展方向。需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一是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应该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各地先行先试采取的一些保障措施值得借鉴,202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则规定,“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我省就业登记证明在省内就业地参保”,已为异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供便利;

  二是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雇佣工作制的保障以社保和劳动法保护权益,灵活用工也应有配套的保障体系。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一定要重视平台作用。针对平台就业等新兴用工模式,推动平台更好发挥就业吸纳作用,还要强化平台的劳动保障责任,保障好劳动者安全、收入等基本权益。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责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

  三是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充分征求和听取灵活就业人员与灵活用工企业的意见建议,梳理出限制灵活就业的法规和文件,相关劳动者、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合力促成更具实操性和良效的有关政策措施出台。这样做,灵活就业的舞台就会更大,就业空间就会更广,城市的竞争力就会更强,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有活力。

 

  三、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养老保险由全国总工会实行全国统筹,这种局面随后被打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统筹转变为县级或市级统筹,并不断朝着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迈进。现阶段,推行全国统筹就是逐步把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和支统筹到中央层面,由中央统一进行资金的收集和支取。从长远上看,还需要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缴费率在全国的协调。全国统筹就是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全国统筹能够将各省之间的结余基金统一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使用,这就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规模效益,从而也将进一步提高全国养老金的持续性。同时实现地区之间的均衡。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养老基金分布不均衡,有些省份比如东北地区退休职工多,劳动人口少,养老基金数量小但支付量大。有的地方比如深圳年轻人多,缴纳养老金的人多,领养老金的人少,养老基金当期收支大量盈余。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前提下,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的“大一统”制度,它既体现制度公平,消除地区之间的制度差异,同时也体现制度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效应及在全国范围内互助共济的功能作用,同时维持保险精算平衡下的制度高效与可持续。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各省之间养老金储备不平衡等问题,中国在2018年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这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国统筹,仍需建立全国统一“资金池”。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基金统收统支问题,而是系统工程。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基金等举措,都在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步推进。在快马加鞭推进全国统筹的同时,需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政策“工具包”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做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蓄水池”,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

 

  四、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这一转变,必将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从生育政策、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一老一小”的政策落地,第一,突出人民性、时代性。老年人养老需求正从相对单一向多维度转变,托育服务找不到、找不好的矛盾突出。“一老一小”政策需紧扣时代特征,贴近群众需求。第二,注重兜底线、普惠性。兜底线方面,政府要保基本,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坚持公益属性;促普惠方面,必须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扩大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普惠性服务供给。第三,强调集成性、系统观。家庭支持政策更加协同,在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托育服务体系中,对家庭、社区、机构都有政策支持,共同发力,养老方面更是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围绕系统解决各类短板弱项开展规划部署。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会议要求,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做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加快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平稳落地,各级各部门要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为重点,以完善生育服务体系为支撑,以降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为保障,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破除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适当提高生育水平,如期顺利实现人口发展主要目标。要加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组织保障,切实增强国情国策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下力气解决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职业发展等突出问题,用法治思维、担当精神、务实作风,才能扎扎实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目前我国多地已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上海将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青海给予男方看护假15天,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发放补贴等举措成为亮点。优化生育政策的核心在于释放家庭生育意愿,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支撑能力,缓解家庭生育和抚育压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