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应对老龄化挑战
作者:   来源: 新民晚报  2016-07-19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对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均有深入研究,今年他已经多次来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峰会等多个活动,尤其是疾呼要发展中国的个人储蓄养老,即养老第三支柱。姚余栋提出的课题非常有价值,不仅对中国养老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健康运行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第三支柱应对老龄化
 
  姚余栋最近在研究“超老龄社会”课题,得出这样一组数据: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人,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超老龄社会将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未来,经济逐渐减速,老龄化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由此,他提出中国发展养老金融业意义重大,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来预防老年时期的各种风险。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创新金融经济、发展养老金融业,不仅关系一个国家全体公民老年期的生活生命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虚拟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
  中国现在的养老资金压力比较大,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中国大概是3.1万亿元人民币,美国是2.8万亿美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美国是15万亿美元,中国是0.77万亿元人民币;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中国还没开始,美国是7.44万亿美元。中国三大支柱合计为3.87万亿元人民币,但主要还是靠第一支柱。美国第一支柱钱不多,第二、第三支柱钱很多。
  目前中国第三支柱发展不合理,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占GDP5.1%,而OECD(经合组织)国家是77%,与OECD国家平均数相比差距较大。差距在哪?根据BCG2020中国资产管理模型预测,与全球相比,其他的都很合适,中国唯一差的在养老这块,中国养老是5%,全球是35%。所以,要把养老作为一个新的资产类别,让老百姓不光有股票、债券、银行储蓄,还有一些养老资产。
  中国养老的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出在第三支柱,主要是这个池子“水不通户”。第一支柱主要是保基本,属于国家强制性质,这是够的,不用太担心。就算2030年出现缺口,也是可以弥补的。第二支柱,以前就是提高待遇水平,一些企业做了,但当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不少企业利润是下降的。关键是要把“水”引入第三支柱,秉承“政府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作”原则执行。
 
  应大力发展“个人储蓄养老”
 
  姚余栋提出要加强养老第三支柱发展,就是大力发展“个人储蓄养老”。当然,这需要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上周,他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峰会上提出,当前个税改革是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契机。
  他建议,比如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设置激励性政策,豁免第三支柱养老金个人退休账户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本利得税,提高个人养老账户参与率,撬动第三支柱的发展。他认为,国家采取的措施,是采取税收递延等激励措施,鼓励个人为养老进行储蓄,建立合理投资机制,实现个人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
  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不仅对养老事业意义重大,对中国资本市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姚余栋认为养老金融特别是第三支柱,可能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上个月,姚余栋参加了凤凰财经在陆家嘴论坛期间举办凤凰早餐会,谈到股市时候他认为,中国股市可能是坐在金矿上没有发现金矿。因为如果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起来,就会有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改变目前股市的投资者结构。
  姚余栋表示,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的家庭财富将迅速增长,现在大约是120万亿左右,假设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是100万亿元,家庭财富与GDP的比例美国是4倍,日本是3倍,我们按照2倍来算,届时中国就有200万亿家庭财富。按照国际上的配置,家庭资产中大约有1/4配置到养老。把养老作为一个单独的资产类别,养老投资风险比较低,收益比较高,我初步估算一下就是比十年期国债高一个百分点,比银行理财高一点,如果有四分之一配置在养老上,那么,作为养老资产类别就有50万亿元。
  这样,养老资产中第一支柱有4万亿元,不要指望有很多的积累,因为这部分的钱已经花了,所以长线资金是有限的。第二支柱就是401K,这些年也得到的发展,但是企业利润是有限的,所以就是10万亿元,合理的应该是在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养老金应该有40万亿元。
 
  坐在金矿上却未发现金矿
 
  如果把这40万亿元的个人养老储蓄金交给机构去配置,配置股票的比例可以高一点,按照15%进行配置,就有6万亿元进入股市,就会成为股市的长钱资金。
  目前的股市散户比较多一些,姚余栋认为,如果到2020年有6万亿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入市,那么,这个长线资金会改变股市投资者结构。当然,他说:“这是理想状态。假如2020年做不到,因为现在第三支柱是0,现在要迅速做起来。假如5年之后做到4万亿元,让养老金融机构配置15%,就是6000亿元长线资金进入股市。而且随着国民家庭资产的不断增长,GDP也不断做大,每年25%配套养老,25%里面的15%又进入到股市,所以,不要担心没有长线资金进入股市。关键就是我们坐在金矿上还没有把金子挖起来。”
  怎么挖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讲税收延迟,做实个人账户,现在进入个人账户的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产品,投资收益也不收,等到退休以后再收。中国的储蓄率很高,只要把渠道打开,在第三支柱方向配置,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把个人账户做好,就能把这么高的储蓄率分流,走向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投资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帮助经济去杠杆,所以不要到处求人,比如说MSCI,将来进多少钱是有限的。姚余栋认为,真正的长线资金是这个,中国这样的配置是比较合适的,就是国民财富25%配置在养老上,25%里边的15%配置在股权融资上,风险是可控的,这样就会支持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并且帮助中国去杠杆。
 
  普惠金融应包含八方面服务
 
  普惠金融已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那么究其本质,普惠金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姚余栋表示,普惠金融是为贫困地区或者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可承担的金融成本之下,应该是应得尽得。
  他从八方面概括了金融服务,第一方面就是开户,在很多农村、偏远地区没有银行支点;第二方面是存款;第三方面是电子支付;第四方面是一定的社会福利,比如养老的钱能不能打到账上,其他福利能不能直接到账;第五方面是贷款;第六方面是购买保险。保险又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第七方面则与农业生产或家庭创业相关,因为家庭也是承担提供劳动力或生产的一个单元。第八个方面是财富管理。
  姚余栋分析称,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在开户、存款、电子支付上属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然而,例如社会福利的支付、保险、家庭生产单位和财富管理,相对而言则是短板。
  对于如何解决短板,姚余栋建议,应从家庭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他表示,美国金融学会的会长曾经说过,金融界以前是负债资产定价,后来研究的是公司金融,再后来崛起的是家庭金融,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20年前想不到家庭金融的资产或财富超越了公司金融。到2020年估计家庭财富会至少积累到200万亿元。
  这就涉及到了综合配置的问题。对于普惠金融的对象来说,也存在家庭配置问题。“例如,贷款可能给了低收入者或者农民,结果家庭大病致贫而没有买保险。可见两者的关系是,由于没有保险,大病致贫,贷款也还不了,这就是一个问题。”姚余栋提出,究竟能不能从家庭金融的角度,或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给普惠金融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希望通过多方面配置来较好地提高家庭和个人福利,所谓的“大数据”将在普惠金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果没有大数据,怎么能覆盖千百万个家庭?不光是相对低弱势群体,连中等收入群体也覆盖不到,而大数据可以广泛地对类似家庭进行画像,画像之后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建议的配置方案。”
  具体而言,实现的途径就是智能同步。“将来希望很多金融机构能够搜集到包括农民工等等很多弱势群体家庭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的最优组合,这样成本相对较低,也可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姚余栋强调,智能同步不光要应用于中高收入者,也要应用于中低收入家庭。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