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打破养老保障“三支柱”失衡现状
作者:   来源: 金融时报  2016-11-30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到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作关于超老龄社会课题研究时给出的一组数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概念,要求养老服务业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养老领域金融服务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内在要求。金融机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服务,鼓励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相关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养老相关基金的保值增值。
 
  政府养老不堪重负
 
  尽管自本世纪初我国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整个社会体系并未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准备,而一直以来,我国民众“养老靠政府”的观念较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对东亚地区退休养老前景研究的报告显示,我国国民选择“养老靠自己”的比例最低,仅为9%,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的比例均高于40%。相反,我国国民选择“养老靠政府”的比例高达63%,其余参与问卷调查的国家和地区均低于40%。
  实际上,支撑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比例早已失衡。根据国家规划,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在个人养老保险中占比最低为10%~20%。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占比分别为82%和18%,第三支柱占比较低的状况直接导致政府在养老体系中的负担过大。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分析指出,预计到2037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首次出现年度收支负值,2048年将出现累积收不抵支。第一支柱替代率将从目前的40%下降至本世纪后半期的25%。如果以70%作为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商业养老优势巨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关于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课题研究表明,虽然各个国家的养老金体系不一样,商业保险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在我国现有的经济、金融、社会、人口结构下,尤其要鼓励商业保险发挥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优势作用。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商业保险可以同时提供契约性和信托性产品。目前,市场上各寿险公司已开发经营的个人养老金类产品有110多种,产品形态包括传统的定额年金保险、有保底收益的分红类年金、无保底承诺的投资连结类保险等,还有具备保障功能的储蓄型寿险产品。此外,商业保险还可以为养老金提供包括发放和运营等全方位的服务链条。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保险资金追求“绝对收益基础上的相对收益”,这些投资理念恰好与养老金投资相通。商业保险特别是年金类产品在投资上具有稳定性及长期性的优势,可在促进我国养老保障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养老金在所有资金来源中期限最长,能满足人们在退休后的财富消费需求。”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罡表示,相比一般的保险资金,特别是期限为15~20年的久期保障类保险资产,养老金拥有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投入过程。资金的长期属性使其能承受期限更长、波动性更大的投资。比如,长期高额资本增值的股权投资,要求资金能够持续稳定和投入,养老金则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养老产品供需矛盾显现
 
  但不可否认,过于强调安全性的养老金保险产品可能会导致在供给与需求间产生一定的矛盾。
  据记者了解,有的保险消费者就对年金型保险产品提出了质疑。以某一种保险产品为例,假如给零岁宝宝购买,每年交付5675元,连续交费20年,自交费第二年末,每两年返还3500元,一直至80周岁,80周岁一次性给付10万元。这种商业保险的年收益率为复利1.88%,低于银行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中商业保险的年平均收益率大多在2%~3.5%左右,而同期的通胀率高于3.5%。对于多数人而言,更倾向于收益率较高的产品,所以购买养老保险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过多考虑收益情况,却忽视保险产品最本质的“保障”特征,目前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份以上的水平。此外,许多养老保险产品还制定了领取保险金额的固定年限,比如,60岁之后的15年、20年,不再享有相应的保障。这样的养老保险产品只是具备了银行储蓄的特征,却未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晚年生活。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产品过于保守,如何平衡稳健发展与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保险公司面临的难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