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养老与房产,我们是否应该埋葬在春天里?
作者:   来源: 北京时间  2017-06-05

  中国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出了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能力融入所务工的城市,也无法从不断扩大的社会保障网络中受益。现在,他们面临着在人生暮年仍要继续工作的前景。
  笔者也是心中感触颇深,最大感觉还是感怀落泪,最不想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农民工,如果有一天,我们老无所依,到底谁才能把我们埋在春天里?
 
  一、农民工有可能变成“裸老族”
 
  掐指算算,距离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快四十个年头,当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现在可能都已经甚至过了退休的年龄。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之初,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涌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最早的一篇建设者。出生于1980年之前的进城务工人员约有30%在建筑业,可以说,在中国热火朝天的各大建筑工地上正是这些农民工创造了中国的速度奇迹,无论是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还是各个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亦或大家居住的各个高楼大厦都离不开这些建筑工作,这些农民工的辛勤劳动。
  但是,农民工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基本上除了少数项目管理人员是拥有正式编制的企业员工之外,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方式都是散工或者临时工,这种现象在建筑行业尤其显著,因为大多数的建筑公司都是只有资质没有工人,建筑公司会拿着这些建筑资质去承包工程项目,等拿到项目了之后再去找包工头,再由包工头来召集工人,一同完成这个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给每个工人结清工资。这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成本最低的用工方式,由于不用支付五险一金等各种资金,而对于农民工来说,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组织给农民工去购买五险一金,甚至连最基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都没有。这么多年来,由于知识的缺失,生活的相对单纯,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更是较低,这样的结果就是基本上大多数农民工在工作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5%以上,这种覆盖率的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根据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一般是个人自己缴纳8%,企业缴纳20%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由于企业一环的缺失,养老保障其实问题百出,仔细查了2017年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和发放标准,即使按照缴费年限最长的30年,最高的第六档缴费金额20000元计算,农村老人只能够领导357元每月的养老保险金,笔者不知道各地农村的生活标准如何,但是在笔者的老家那里,即使是357元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了自己种地劳动能力的老人来说,可能也是不够养老的。
  对于走出农村在城市打拼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可能所谓的“家庭养老”或者“养儿防老”才是他们最基本和最可靠的思路吧,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农村社会有着一种天然的自我养老的能力,具有着家庭共济式的养老方式,很多人会认为,农民工只要老了那你不还有土地吗?土地难道不是农民工最后的社会保障吗?但是,这个情况要出现的前提条件是要拥有足够的农村人口,在农村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因为农活也是一个非常重的体力劳动,然而,多年的全面一孩,农村也很难有足够的劳动力了,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各地的青壮年早已大批离开了农村,老人很难在农村得到真正的赡养,很可能就会陷入“裸老族”的困境,这个时候对于他们而言,只剩下所剩不多的积蓄,非常有限的养老保障,不一定能够支撑他们生活的子女,很多老一代农民工有可能只能实现低水平生存,而不是真正的养老。
 
  二、问题到底出现在了哪里?
 
  一是自身认同感的游离。然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对于大量的农民工他们长期以来的却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从工作性质上来说,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并无二致,但是在身份地位上他们却是处于城市的亚文化圈中,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因为长期不在农村,他们早就失去了农民的认同,很多人都不会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民。而在城市,他们却又难以被城市所接受,不仅是一纸户口那么简单,很多人即使有了城市户口或者城市的居住证,但是却依然没有城市的认同感,所以感觉自己和这个城市依然格格不入。
  二是城市进入的困难。在中国虽然人口流动的限制已经被打开了,但是人口流动背后的社会福利却是依然成为一种束缚,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进城不难,难的是进城市民化。由于缺乏足够的保障,农民工很难摆脱自己头上农民工的帽子,在很多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技能,或者足够的信息让他们融入城市的这个社会体系。在高昂的房价,在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面前,其实融入城市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融入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农民工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农民工养老可能不只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更是一个体系性的问题,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来说如何能够让社会保障真正惠及他们,对于新一代农民工来说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这才是我们真正该考虑的问题吧!
 
  三、中国的房地产产业
 
  1中国大陆,所有土地都是国有,不具备不动产一个重要特征:稀缺的个人私有资源
  2 当前中国绝大部分居民住宅楼设计使用寿命50年 (我一搞建筑设计的朋友透露 其实到不了) 这个可以从如今大规模拆迁20,30年前的房子可以看出 王石也承认目前中国的商品房质量和国外比差很多 去巴黎伦敦看看,上百年的房子到处都是,在中国你能指望商品房活到50年吗? 按目前的情况绝大多数房子最迟会在40年左右拆(如果以后没有旧城改造提前拆的幸运的话)
  3 住宅物权国土使用权一般70年 其后可再申请延长30年 100年后无论如何都中断 在这片到期土地上你将什么都没有
  4 物权对当前绝大多数住宅的老百姓来说 没太大意义 因为你们绝大多数的房子在未到50年的时候 可能都变成危房了 没了房子 那个国土使用权还有用吗? 到时你得重新另外买房。
  5 其实中国绝大多数房子不具长远保值增值作用 贬值还差不多,可是中国刚需的无知和旧有观念的作崇,过去几年造成很多恐慌性购买;其实炒房的利益集团都明白大多数房子长远只能贬值,但是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必须演下去,下线必须由刚需们接棒!
  6一些观察家担心,中国经济过热,房地产市场产生价格泡沫。低息贷款带动了投机行为,使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近10%。如果房地产市场突然下跌,银行将面临千百亿元的贷款烂帐。以土地投机获取大部分收入的地方政府将没有支付能力,企业和投资者将被迫把高额折旧计入成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纠偏将严重动摇世界经济。
  其实笔者汇长理财不是一个专门写农民,工人的作家,更不是一个社会家。笔者是一个地道的金融分析师,侧重理财规划,投资;在中国经济面临多重问题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人手上为数不多的金钱如何得到保值将会成为一个现象。学会投资理财,让你手中的财富留保值起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