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扶贫应精准识别分类施策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17-06-20

  我国的贫困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而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更加突出。打赢农村老年脱贫攻坚战,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厘清扶贫思路,对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和类型精准识别、分类施策。
  
  精准识别农村老年贫困人口
  
  能否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各地结合自身实践摸索出不少具有创新性和地方特色的精准识别方法,如贵州省的“四看法”、甘肃省的“9871”识别法、云南省的“七评法”等。但对于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而言,其致贫因素及脱贫需求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精准扶贫,必须先对该群体精准识别,可以根据年龄和工作能力将农村贫困老人分为三类:有工作能力的低龄老人、有工作能力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
  
  精准识别农村老年贫困类型
  
  由于对贫困内涵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针对农村老年人的扶贫政策一直集中在资金支持等“输血式”救助模式上,缺少对于其他贫困类型和贫困预防工作的重视。收入贫困、健康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等是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主要贫困类型。收入贫困和健康贫困最容易感知也最受重视,而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深层次的贫困,是引起收入贫困和健康贫困的根本原因。相比收入贫困,健康贫困则更为关键。由于年轻时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随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健康状况大多不佳。这不仅影响劳动能力,而且给老年人家庭带来较大负担,极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根本性,以及健康贫困的特殊地位,才能让农村老年人尽快脱贫且不易返贫。
  
  制度兜底,分“人”施策
  
  与其他贫困群体不同的是,农村老年贫困人口脱离劳动力市场,且由于年轻时大部分没有固定的连续性收入,一旦陷入贫困,很难依靠自身脱贫,因此国家的制度性保障对于农村老年贫困人口必不可少。对于失能老年贫困人口,可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居家供养和政府集中供养两种方式。山东省蒙阴县各村成立孝老敬老理事会,理事会牵头让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签订赡养协议,同时由理事会向子女收取赡养费,使农村养老有组织有协议,并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农村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的同时也实现赡养脱贫。对于尚未失能的贫困老年人口,在低保供养的保障基础上,应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比如设置公益岗位,低龄老人可以为失能老人或者留守儿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照料,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工资补助。此外,可以组织低龄老年人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由村委会统购统销。同时,无论哪类农村贫困老年人,都需要政府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并尽快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纳入低保范围,在制度兜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低龄老人劳动能力,减少对家庭成员和国家的依赖,防止老年人脱贫后又返贫。
  
  找准关键,分“类”施策
  
  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和健康贫困的直接原因。首先,加强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继续教育,推进老年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制化建设等,消除农村老年人口的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教育内容应根据农村贫困老年人口的情况有所变化,如对低龄未失能贫困老年人口,应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对高龄老年贫困人口,应主要提供日常健康饮食、疾病预防、身体康复等知识培训。其次,城乡养老服务发展的不平衡是农村老年人口脱贫的制约因素。政府应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组织等进入农村,为农村贫困老年人提供专业、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再次,应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经济权益、就业权益的保护。最后,在收入贫困和健康贫困两种贫困类型间,要更加关注健康贫困。国家应加快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农村老年人医疗负担,加强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居民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