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岭教授解读:老龄化之下养老资金结构亟待调整,商业养老保险驶入快车道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2017-07-12

  预期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更少的劳动力,更多的老年人需要供养,老龄化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势必将面对一个人口老龄化的未来。
  中国已被联合国标定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6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1亿人。有预测称,到2050年前后,老龄化占比将达到34.1%,老年人总量将达5亿人,接近欧洲所有国家的总人口。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高速发展期,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骤增,尤其是在在经济增长趋缓和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有关问题和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为了让老年人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就需要的大量资金和物质支持。
  曹国岭教授指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每个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仅靠政府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依靠市场发展养老保险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基本建立运营安全稳健、产品形态多样、服务领域较广、专业能力较强、持续适度盈利、经营诚信规范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才能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加快部署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曹国岭教授认为,要按照《意见》中规定的四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方面,鼓励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满足长期或终身领取要求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二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为养老机构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建立完善老年人综合养老保障计划。三是推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稳健运营。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发挥商业养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四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发展专业机构,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及合理回报,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养老资金的三大来源
  
  不论是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还是享受优裕的医疗环境和高端护理,晚年生活都需要财务的支持。
  目前养老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社会资金、个人储蓄以及保险产品,其中社会资金的平均占比达到了70%。也就是说不论是更依赖于社会福利的德国、家庭观念较强的中国、还是更注重私人资金积累的美国,在所有市场中,政府和社会都承担了大部分的老龄化资金供给。
  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和中国,每年都要支出11万亿美元,让65岁以上人群安享晚年。
  在以上养老资金的三大来源中,社会资金占比最高约70%(政府为60%;家庭为10%)。由于人口结构变化/主权债务高企等其他因素,如果不调整当前的政策,来自政府公共部门的支持未来难以持续。
  储蓄积累占老龄化资金的四分之一。虽然所占比例与社会资金相比较小,但私人储蓄积累正变得日益重要。由于较富裕人士倾向于持有储蓄来防范不确定性风险和未知的长期需求,他们通常不再投资,因此也不能直接从经济发展中获益。
  保险提供的资金在老龄化资金中的占比约 5%。目前,保险行业在总体上专注于出售年金保险等产品,并在试图开拓传统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
  
  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面临更大压力
  
  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老人们会得到格外的关注:领导慰问,亲友来访,政府送来津贴礼品,这些都会让老人家里和养老院里热闹一番。但老人脸上的笑容、节日的喜庆气氛、社会的一时关注,却不能掩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能缓解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不能化解老人缺养的现实问题。
  曹国岭教授指出,在老龄化加剧的未来,不仅社会形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老龄化社会也会让老年人面临更大压力。
  首先是职业规划改变,很多老年人会谋划更长的职业生涯,或在退休后继续工作,有的甚至中途暂停工作以接受再培训或从事社会福利活动。之前外媒曾报道,香港86岁老人房租高,补贴不稳定,仍需要继续找工作来维持生活。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产生的巨大压力。
  其次,老人需要更多储蓄,或继续工作获得收入,以支付更长寿命需要的花费。
  除此外,残疾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老年人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压力。例如,2015年至2018年期间,痴呆症的相关费用预计将增长20%以上,达到1万亿美元。
  在老龄化开支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人们面对疾病或事故等风险时,变得更加脆弱。比如一旦罹患慢性疾病,可能会需要长期、大笔的治疗支出,个人和家庭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准。
  
  保险能否为老龄化提供保护网
  

  目前养老体系结构对社保养老金的过度依赖,再加上预期寿命的不确定性、医疗和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给社保养老保险造成沉重的压力,空账日益加大。因此必须尽快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和壮大个人养老保险,改变养老体系对社会资金的过重依赖,发挥养老体系的整体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保障的价值愈加凸显。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老龄化意味着传统保险客户(30至49岁年龄段)将减少,而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大幅增加。目前保险提供的资金在老龄化资金中的占比仅约5%。为了把握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保险公司需要深刻理解老龄化人口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老龄生活方式特点。
  业内人士之指出,保险保障作为人口老龄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包括:保险公司可以帮助分担部分老龄化开支压力,并在发生突发情况时,为被保险人提供资金支持;保险可以平滑财富消耗过程,帮助应对长寿风险、突发健康危机、护理需求和其他更多的家庭问题;保险可以为消费者定制更方便实用、更灵活的养老解决方案。
  “养老保险体系将直接刺激企业及个人缴纳保费的积极性。”曹国岭教授强调,作为商业性险种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在投资运作方面与企业年金可能相似。个税递延模式使国家以较小的成本支出,获得较大的养老金市场,同时提高了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有效缓解了国家的养老压力。
  
  养老资金结构亟需变革
  
  中国是一个以“孝”文化闻名的国家,家庭赡养比例比较高。再加上由于中国更加重视储蓄,因此老龄化开支的四分之一来自储蓄。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和飞速的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未来的赡养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因此,保险公司可以着重考虑提供稳定退休收入的解决方案。如提供创新服务(如针对老年人的癌症产品)和优越医疗水平的保险产品,能够为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提供必要的安心保障。
  曹国岭教授认为,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前,中国亟待调整养老金结构。 “老龄社会最突出的问题即代际利益冲突。此时国家要坚持两个精算平衡,一是基于国民平均寿命建立早减晚增的养老金领取机制,以平衡个人就业和领取养老金的关系,要保持制度的激励性;二是确保养老金制度收支平衡,以协调就业参保人和养老金领取者之间的利益。”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必然加大。曹国岭教授表示,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为重点,应积极推广成熟经验。通过成熟案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为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