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状态浅析和精神慰藉工作浅谈
作者:   来源: 百家号  2021-07-08


  经历了计划生育时期的人口限制,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难点,了解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做好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工作,已经成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不可忽视的工作方向。本文简要叙述了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慰藉工作要点。全文内容约5200字。

  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化养老,了解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是最基本的养老常识,让老年人吃穿不愁快快乐乐地生活,是养老的最终目的,让老年人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老年人的根本要求。那么,做好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工作,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养老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应该引起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人员的重视。根据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归类,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种。

  闲不住的老年人。一是想多做点事情的老年人。有任劳任怨、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父母、为子女、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奉献文化知识,奉献体力劳动,甚至奉献个人收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争抢时间,做出贡献。二是为了身体健康锻炼身体的老年人。懂得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长期保持身体运动的道理,只有闲不住,身体才会更健康,勤思考,勤劳动,是锻炼身体的基本做法,身心愉快,,劳逸结合,饮食得当,身体机能一切运转正常,才会更长寿,所以选择“闲不住”。三是为了生计劳动那个奔波的老年人。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存款,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获得收入维持生活,维持生命的延续,自然得“闲不住”,说白了这些“闲不住”的老年人是被生活所迫,自己养活自己,大都是贫困群体,是指望不上子女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自食其力的老年人。

  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无虑,有闲心有闲余时间,无所事事自己找乐的幸福老人。因为年龄大了,退休了,做不了累活了,父母、子女、家庭都不需要操心了,闲下来了有时间享受生活了。这部分老年人,有的根据自己的爱好打发时光,沉迷垂钓和观光旅游的老年人大有人在,重拾文艺创作兴趣的老年人、尽情朗诵和表演的老年人、注重养生的老年人、信仰宗教的老年人等,追求所向往的生活,圆梦理想,找回以往匆忙工作生活中缺失的那部分,不让完美的人生留下遗憾。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了向往和追求,没有了前进的目标,真正成为了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熬时间打发余生。

  疾病折磨的老年人。年龄大了,体质衰退了,身体抵抗力下降了,身体机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疾病缠身,打针吃药,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骨质疏松、“三高”、脑神经、心血管、中风、偏瘫、老年痴呆等常见病频发,稍不注意身体都能产生病变的危险,导致病痛难耐,心情郁闷,影响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生活的质量,对余生无比悲观,不由自主的心情开始烦躁,精神压抑,常发脾气,在慨叹人生短短暂的忧虑下产生莫名的恐慌。再加上认识到对家人的拖累,所以辗转难眠,郁郁寡欢,甚至加重病情的恶化。

  孤独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孤独,只有老年人才能深刻的感悟到,根据老年人处境的不同老年人的孤独感受野菊不同,孤独老年人的处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身未结婚的老年人和丧偶的老年人。年龄越大,孤独的时间越长,孤独的感受越深刻。无人相伴的日子是枯燥乏味的,是空虚的,是难以入睡的,特别是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思想压力越大,没有后人养老,没有后人送终,那种感受想起来是无比痛苦的。二是与孩子分居的老年人,很多是留守老人。。孩子工作在外地,不能时常与子女相聚在一起,享受不到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子孙都不在身边,日思夜盼与儿孙相见,那种孤独的感受,儿孙们领略不到。三是与左邻右舍不相往来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是性格使然,有的是性格孤僻,有的是脾气不好,没有人缘,年龄越大越感觉到生活的孤独,习惯了这样的孤独生活,没有了多少念想,也能摆正心态,对身体健康也影响不大。

  总想实现心中理想的老年人。人生都有一个梦想,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有的人到老年也没有实现,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圆梦的情结萦绕在心头,为梦想而活着,为梦想而奋斗着,到终老都期盼着实现和享受人生的精彩,实现人生的完美,所以生活如梦,人生如梦,一直被自己的梦想左右着,奋斗不止。

  总想指导下一代成长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大都有爱心,乐观向上,寄希望于下一代,自己做好的和没有做好的,都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也是闲不住的文化人居多,传播知识和经验的欲望比较强烈,不说出来不自在,闷得慌,也是爱指出别人缺点和矫正别人不对的方面的老年人,对好学的人来说,是好朋友,对不愿意学习的人来说,是“毛病”,这些爱指导别人的老年人,大都是学习型的老年人,是长到老学到老追求上进思想活跃的老年人,与这类老年人交往,的确能学习到不少知识和人生经验,这类老年人,也喜欢别人称呼他们为“老师”,也是下一代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和授业恩师,是学校里的老师无法取代的,学校里的老师普及的是学业知识,而这类爱指导别人的老年人,即指导学业知识,也普及社会知识和人生经历,是下一代走进“社会大学”不断成长壮大的“导师”,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但是其中不乏性格怪异者,不合乎这些老年人的要求,他们看不上眼的“学生”,他们不会指导,“学生”与他们得有缘分才行,才能让他们发挥老有所为的特长与价值。可以说,这类老年人大都是有一技之长或者是多才多艺的文化人。

  如何让各种精神状态下的老年人快乐地生活?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如今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和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都要考虑的重要事项,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已经向老年人裙过渡,独生子女养老和女儿养老已经很普遍,一对夫妻肩负着双方父母的养老义务,给一些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产业承担起一些老年人的养老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来解决前一段时期计划生育改变人口负增长的状况和给这代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得不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方式过渡,单靠推行的社保和医保,根本解决不了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人工护理问题特别是长期护理老年人的问题,子女本来就不多,还要工作维持家庭收入,根本无法承担父母的养老义务,社会化养老还要按期交费,有退休金的干部职工可以不用考虑养老费的问题,而那些没有职工退休金和只缴纳了农村社保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到社会化养老的红利,还需要家庭承担养老义务,这就导致了养老过程中根本无法平等的社会现实。针对孤寡老人、残疾和低保人口,民政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优待政策,发放生活补助,面对这些人口的养老问题,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就显现了出来,补助额度高的老年人口,亲属不愿意推给社会化养老机构,补助低的想推给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化养老机构又不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养老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至少30年内都得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大问题暂且不说,单就目前社会化养老过程中各种精神状态下的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工作,让老年人快乐地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因人而宜,做好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先把老年人的个人精神状态摸清,老年人希望的和厌烦的,抵制和对抗的,也就是老年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摸得一清二楚,再针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制定出精神慰藉的策略,因人而宜,研究出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满足个人所需和引导参加集体活动相结合,让老年人能够通过精准服务得到精神上的愉快,便能达到精神慰藉的目的,也是精神慰藉的基础目的。通过对话和活动,与老年人交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精神上达到相互依赖,工作上能够全力配合与支持,这是第二层次的精神慰藉。服务人员把老年人当做父母一样对待和照顾,老年人把服务人员当做子女一样疼爱与呵护,这是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的最高境界。

  二是要做好养老机构的配套服务。老年人需要的,就是养老机构要做好的,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就是养老机构必须做到的,一切的需要都需要平台和道具,平台和道具就是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比如大多数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是看新闻看影视剧,也就是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养老机构就要配套能播放和收看新闻与影视剧的大屏幕电视,有许多老年人喜欢写作喜欢上网,那就配套网络和电脑,有的老年人喜欢写字画画,那就配套写字画画的工具,有的老年人喜欢品尝各类美食菜肴,那就配套开小灶的厨师,只要大多数老年人有消费,养老机构就能给配套,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观影厅、美食厅、网络室、书画室等等,这些在食堂、活动室、诊疗室、康复室、陪护室等常规配套设施基础上的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能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做好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辅助设施,也必须完善。另外组织老年人参观旅游,也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一部分,也需要经常举办。等等。

  三是要把老年人融入社会当中,体验人生的乐趣。这是满足和实现老年人梦想和理想方面精神慰藉服务的一部分,根据一些老年人的喜好,面向社会举办各类活动,让老年人成为主持人或者受众,例如做游戏、做保健操、唱歌、跳舞、举办讲座、培训班、演讲比赛、着装表演、学术研讨、旅游采风等多种项目,以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激发老年人的热情和信心,来达到精神慰藉的高境界。

  四是要提前做好老年人的善后工作。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没有谁能够避开这样的人生规律,老年人更是如此,人到暮年,知天命,享受生活每一天的同时,也会随时准备着不知道哪一天会忽然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能,因此老年人提前就考虑到了养老和送终的实际问题,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问题已经解决,善后的事情,有子女的老年人也不会担忧,那些没有子女的老年人却会“放心不下”,那么怎样把老年人的“善后”工作提前做好,是养老机构应该为老年人提前考虑的事情,也必须得考虑到。在预支老年人临终前的几个月,要么提前联系老年人的族亲安排好,给老年人吃个“放心丸”。没有亲属或族亲不愿意承担善后责任的,则提前安排好养老机构和民政局的善后人员准备做好老年人的善后事宜,让老年人放心、安心。老年人的遗产,根据老年人临终前的意愿,提前妥善处理。总之,即为老年人养老,也为老年人送终,才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基本保障。

  五是针对“不太老实”的住养老年人,要做好思想引导。一些个别住养老年人,思想顽固,行为激进,认死理,认为自己所想所做就是该做的,也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甚至更想要求管着他的人按照他的意思做,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愿去做,违背了他的观点,他则要对抗,无事生非,甚至以各种借口要挟别人,甚至搞破坏,拉拢相同思想的人一起与管理者对抗到底。面对这类“老顽固”、“刺儿头”,很多管理者拿他们没办法,会产生一种怕“老是找事儿”的畏惧心理,十分头疼。满足他们的心愿,又违背了管理原则,不满足他们的心愿,他们总是跟管理者“对着来”,怎么办?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他们交朋友,无话不谈,先站在他们的角度跟随他们进行语言发泄,再找一个机会引导他们站在社会人的角度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面对他们的意愿进行开导,利用换位思考法,引导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他们的思想观点,看看他们怎么来解决他们提出的“难题”,跟他们打成一片,问题自然就慢慢化解了。如果遇到的确顽固不化的老年人,一接触到他们的观点和利益就立即维护他们的观点和利益,那么,只好采取“曲线战术”,利用做游戏、做活动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展示他们才华或观点的机会,让他们设身处地面对他们顽固的观点,看看他们如何切身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这类人,往往具有权力欲,轻狂者往往自以为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让他们在做游戏和做活动的过程中当个“头”,做个“官”,基本满足一下他们对权力的一点点欲望,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让他们去做“管理者”,这样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管理者面对他们这些“老顽固”、“刺儿头”的难处,跟他们交成朋友,他们再跟更多人交成朋友,他们还要担任“领导别人(管理别人)”的任务,他们“老顽固”的问题自然就顺便给解决了。其实,他们制造的难点也是他们的弱点,只要找准解决的方法,再顽固的思想也有被攻破的可能。这也是一种精神慰藉法,特殊的人要特别对待。无论是“引导战术”还是“曲线战术”,目的就是把问题给解决了,那些被这类“老顽固”整得焦头烂额的管理者和被这类“老顽固”对抗到底的管理者,默然退出“调解员”的位置,该干什么干什么,这类“老顽固”安排给适合于他们打交道的管理者过问,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在他们这类人眼里是“被斗败了”,只要他们这类“老顽固”服从了管理,胜败之争也无所谓。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