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市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经验思考
作者:   来源: 昆山市民政局  2016-11-16

  随着昆山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凸显,而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欢迎。为了满足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近几年,昆山市不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拓展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内涵,提升老年人社区养老幸福指数。
  
  一、主要特点
  
  (一)合理规划布点,建立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是调研摸底服务需求。2011年全市摸底统计各村居分年龄段老年人口数情况,特别是调研全市万人社区和500位老人以上社区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需求情况。二是合理规划布点设施。2012-2013年在调研的基础上着手编制《昆山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在对近中远期老年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市覆盖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的布点。三是推进实事工程建设。2012-2015年连续四年将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列为实事工程,全面推进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二)结合因地制宜,推出配餐模式“多元化”
  一是以中央厨房配送为中心,统一规范管理。高新区日间照料中心统一招标设计建设,统一规范运营管理,采取中央厨房集中配送。全区配餐服务依托玉山福利院配餐中心统一配送,每周征求老人用餐意见,特别定制保温送餐车,确保老人能及时吃到热饭热菜。高新区老年人口比较集中,统一规范管理和配送饭菜,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解决了“银发小饭桌”经营维艰的问题,还减少了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二是以路线规划为片区,送餐上门全覆盖。淀山湖镇高龄老年人口突出,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而年轻人多在城镇工作,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用餐特别成问题。为解决老年人这一实际困难,全镇建立统一配餐覆盖机制,根据路线规划分四个片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目前全镇8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配餐送餐服务实现了全覆盖。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全镇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又送去了嘘寒问暖的关怀。
  
  (三)引进社会参与,提倡养老服务“社会化”
  采取招投标、公益创投、委托运营等方式,实现日间照料中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如高新区柏庐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由昆山市老来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花桥的徐公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花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昆山壹方公益发展中心运营。这些社会组织有专业社工和团队,每周实施“乐龄日”项目,每天组织多样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力量的引进,丰富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涵,提升了养老服务水平,彰显了老年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构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乐园。
  
  (四)整合有效资源,崇尚老年服务“人性化”
  一是依托社区服务功能。依托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援助、精神慰藉等4大类服务,积极拓展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周庄镇日间照料中心整合医院及社区医疗资源提供人性化的上门体检服务;高新区朝阳日间照料中心与医院合作,提供专业医生入驻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周市镇日间照料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结队服务,为所有中心老人安装“爱心门铃”。 二是拓展老年精神关爱项目。各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疾病康复等活动,及时疏导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实施“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通过寿星茶话会,手工技能培训、回头看等形式提升老年人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彰显老年人的生命价值,着力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五)完善运营规范,构建管理机制“长效化”
  修订出台《昆山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考评办法》,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加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促进运营和考评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提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一是更加重视安全保障。将安全保障方面的考核内容列为考核的大类,进一步加大对日照中心安全工作的考评力度。二是更加重视为老设施建设。更加彰显人性化服务,并提升了设施建设的考核分值,对为老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更加重视考评的公正性。引入了第三方考评,将原办法采取的自评、区镇评、市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整为区镇评、市评、第三方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使考评方式更富有客观公正性和专业科学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和运营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区镇建设进度较快,有的区镇建设较缓慢。在服务内容和运营成效上有差距,部分功能比较单一,有的只提供对外开放休息、娱乐活动,没有解决助餐送餐服务,形同活动室;有的只解决助餐服务,缺少老年保健、文娱休闲等其它为老服务内容。二是服务覆盖面不够。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对服务对象设立的门槛偏高,有的只针对三无、低保、重点优抚等特殊对象或高龄老人开放,有的只提供自理老人入住服务不提供有行动不便老人的送餐上门服务,造成有实际需求的很多老人无法享受服务;有的人口不集中区域因无日间照料中心,没有考虑送餐上门或设立助餐点等形式覆盖服务。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有待积极培育发展。
  
  三、工作设想
  
  一是加大推进建设力度。各区镇要根据设施专项规划,在已布点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把养老服务放在民生幸福工程的重点工作上,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建设,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二是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打破辖区范围服务,实施就近服务原则;服务对象条件适当放开,在重点解决政府援助、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外,通过评估,对有实际困难和需求的老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是拓展服务功能内涵。整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开展医疗进驻活动;引进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活动,将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照料型、保健型、休闲型、活动型日间照料中心。
  四是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购买社会力量服务,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转型;发挥社会家政服务、商业餐饮等社会行业机构的参与作用,形成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