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建立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   来源: 中宏网  2020-12-17

  人口老龄化是谋划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由于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的变迁,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未富先老、边富边老”等特征,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人口老龄化代表健康长寿、社会参与和老有所养的银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协调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内涵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各自优势,促进各种养老服务方式融合发展。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需要引导机构通过连锁化运营等方式进入社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家庭环境中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社区是连接老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台,整合社区外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充分调动社区周边相关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满足社区和居家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活力、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不同服务项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设计具有可选择性的养老服务包,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可以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需要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既针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又为健康老年人提供教育、旅游、养生和社会参与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项目。坚持以“独立、参与、照顾、尊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积极老龄化理念,以“健康、参与、保障”为支柱。“健康”是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其因衰老带来的疾病,使其慢性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使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精神各方面都要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参与”是指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喜好,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中去,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家庭、社区和社会作出贡献,通过制度设计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保障”是指家庭、社区和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努力照料老年人的需求。

 

  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系统构成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系统构成。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系统是一种综合连续的养老服务体系,由社区综合支援网络体系负责将医养和康养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社区综合支援网络体系由综合支援服务系统和生活支援中心组成。综合服务系统包括社会参与系统、照护系统、医疗系统、预防系统;由生活支援中心完成居家照护协作、居家医疗协作及居家预防协作;信息共享系统将生活支援中心相互连接。综合支援服务系统、社区综合援助中心与信息共享系统共同合作构建医养结合平台。

1、服务供给体系由社会参与、预防援助、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护系统组成。

  社会参与系统是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旅游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机构组成;预防系统由老年机构、业主联合组织、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组成,为年老者提供生活援助、心理疏导及预防型护理服务;医疗系统以医疗保险为基础,由初级保健医师、设有住院设施的诊所、社区医院、牙医保健及药店等常规医疗保健机构共同搭建,依据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为患者提供具体医疗服务;照护系统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为基础,由养老院、社区驿站、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医疗机构等组成,为被护理者提供居家、社区及机构生活照护服务。

  2、供需对接协调体系由社区生活支援中心“互联网+社区”信息共享平台组成

  社区生活支援中心实现各类服务无缝有机衔接。综合性社区照料体系规划在30分钟通行半径内设置“综合性社区生活支援中心”,社区生活支援中心由市政府设立,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为其设立机构运行管理费,帮社区内6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解决所有的养老问题。所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生活支援中心可以了解所辖区域所有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老年人可在30分钟内得到必要的医疗、照护等服务。生活支援中心可以整合保健师、护理经理、社会福利专家等团体成员,居民可将需求、想法、烦恼、困难等向工作人员倾诉或求助。生活支援中心推荐社区驿站、社区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企业、生活服务企业、社会福利法人、志愿者等各类主体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持续和全面地监管提供服务的照护机构和人员,确保服务质量。将分散的社会参与、医疗、照护、预防、居住、生活支援等服务资源,通过社区生活支援中心平台有机连接起来。社区驿站和社区照料中心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主力。

  医养康养服务相关各部门共同协作组成社区生活支援中心。通过行政管理与经济激励实现社会参与、健康维护、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协作。社区综合支援服务网络内,通过行政管理与经济激励并用的手段推动社会参与、健康维护、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协作。负责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提供、药品和食品安全、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职责的相关部门,统筹管理和调度生活支援中心。长期照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医疗和长期照护等各类服务机构支付管理费和报酬等,社会参与、健康维护、医疗服务与照护服务实现有效衔接,同时对服务行为进行监管和评价。

  建立“互联网+社区”信息共享系统。建立“互联网+社区”大数据平台,连接社会参与系统、照护系统、医疗系统、预防系统、居家系统、社区生活支援中心,实现供需对接和实时监督评价。长期护理机构、社区医院、各类服务机构和老年人个体之间形成了网上资源共享、点对点对接服务,减少老年人奔走于各个机构中的麻烦,消除不断适应环境的不安心理,促进社区生活支援中心经验共享。

  老龄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体系

 

  三、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素支撑体系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人才开发、科技支撑、资金支持、理念培养四大要素做支撑。

  1、人才支撑。通过健康照护师教育培训体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管理体系和晋升体系,构建一支专业化、机构化、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健康照护师教育培训体系。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组织专家研发系列教材,充分吸收中医和西医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从根本上破解照护人员培训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扩大人才国际交流,定期输送人才去日本等国研修。

  健康照护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培训合格后,由权威机构颁发健康照护师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在网上可查可验真,多种手段防止证书造假。鼓励职业教育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积极努力考取健康照护师资格证书,具备医养照护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执有健康照护师职业资格证书更被用人单位所看重。

  健康照护师管理体系。学员结业考试合格后,由专业公司统一录用为合同制员工、统一派遣工作岗位、统一考核管理、统一薪酬待遇。实现健康照护师职业化、组织化、规范化管理,健康照护师的技能和满意度与薪酬挂钩,方便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有利于对健康照护师队伍的激励约束。

  健康照护师晋升体系。借鉴国际健康照护师有关标准,结合国内情况,对已上岗的健康照护师进行职称等级评定,设立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职业技能职称标准,为健康照护师队伍设定职业规划上升通道,促进职业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留住优质人才从事医养照护工作。

  2、科技支撑。鼓励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康复辅具、护理机器人,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上实时上传和远程掌控老人身体状况数据,做到真正的健康管理和健康预防。通过数据平台将所有的医疗照护的资源进行连接,并可以对服务进行评价、反馈和监督,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推广上海全程玖玖健康“云居颐养院”模式。2020年6月,上海长寿路街道启动了“云居颐养院”项目,建立了一支集医疗、信息分析、养老运营为一体的“5+2”服务团队,通过物联网设备及平台,提供线上医疗和线下生活相结合的服务,使得社区长者在家即可享受医疗养老服务。在家中安装5个装备:全程健康信息采集仪、移动感应器、一键呼叫的装备、智能床垫、拉绳报警器,体征数据即时传给两个管家:养老管家、全科医生管家。全面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轨迹,有问题及时求助和提供服务。

  3、资金支撑。继续探索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出资机制,为养老服务做好资金储备。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医养康养服务的支付能力。银行为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政府完善土地、物业、水电、培训等方面补贴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通过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降低医养康养服务价格,鼓励机构提供让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服务。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减轻失能老年人家庭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老人生存质量、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扩展就业渠道、解放社会劳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功能初步显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是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制度。

  4、理念支撑。养老不仅是被动的接受服务,而是享老、乐老的过程,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老年人的常识、智慧和经验,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产。扭转老年人是被动接受服务而不具生产力群体的观念,有效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创造老年人口红利。构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支持系统,出台老年人创业和就业促进政策,倡导和完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培养老人的健康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舍得为健康预防投入,在社区大力发展中医药适用技术,通过治未病减少进入长期护理的人数,增加老人社会参与的机会,积极预防认知症,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调节和安抚,树立自立支援的理念,通过宣传教育,树立优死理念,不做过度无效治疗,尊重人的生命,过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执笔人:张瑾,中宏观察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研究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