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社商合作“青岛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作者:   来源: 青岛新闻网  2020-08-12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失能失智老人日常照顾护理已成为养老保障领域重点关注问题。为解决“养老机构不能医、医疗机构不能养、普通家庭无力护”这一突出矛盾,青岛建立国内首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2015年率先全面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社保商办合作。青岛银保监局引导支持辖区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以经办模式参与青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发展,并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拓宽经办服务领域,以“深度参与、保本微利、专业服务、创新高效”为特点形成了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社商合作的“青岛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在深度参与方面

  保险公司经办职责由最初的费用审核、资金给付结算、协助稽核等简单职能,逐步扩展到了参保人需求等级评估等核心职能。目前全国试点城市中仅青岛明确将需求等级评估交予保险公司独立承担。

 

  在风险承担方面

  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综合考虑委托经办商业保险机构的服务成本、内容、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委托经办服务费用标准,并建立经办服务费用形成和常规调整机制,兼顾了项目合作的政策性和可持续性。

 

  在专业服务方面

  保险公司建立了体系化管理,覆盖人员及档案管理、评估、稽查流程等,做到经办专业化、标准化。甄选医学、保险、法律等专业的员工组建运营团队,在四个区市设立了七个经办小组。细化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实现了由是否失能向失能护理需求六级评定的升级。

 

  在创新高效方面

  高起点建设业务系统,主要业务环节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资格申请时,体检视频等信息通过手机APP上传系统,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完成受理审核;现场评估时,将GPS信息等评估内容上传社保一体化系统;护理机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时,记录并上传参保人指纹信息以及定位信息。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失能等级评估平均耗时5.5个工作日,远低于20个工作日的标准。

  青岛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社商合作项目运行以来,受益人群范围广泛,覆盖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保障内容从失能扩展到失能失智,又升级至失能失智预防,保障范围一直居于全国领跑地位。并且,通过发挥保险公司专业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有效缓解了“护理难”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共有5.2万失能老人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2岁,累计为失能失智人员购买照护服务2504万天。ICU下达病危通知后转入护理服务机构的老人,平均延长生命310,帮助1万多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

 

  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通过保险公司的高效、透明运营,经办工作的经济效益明显。参保人从医院转入社区接受长期护理,每天人均费用仅为二、三级医院的1/20;其中个人负担部分仅为二、三级医院的1/77。除医疗护理外,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

 

  提升了医疗卫生综合监管能力

  一方面,通过深度参与,保险公司分担了大量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运营工作,使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规制制定、监督管理方面。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协助开展护理服务机构评价管理,强化日常动态监管,增强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量。通过准入评估、费用审核并参与稽核巡查,有效扼制了“挂床”行为,避免了医疗资源滥用。

  促进了多层次护理服务体系的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释放了护理服务需求,在公平的市场化竞争机制下,青岛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护理机构,包括社区嵌入式微型连锁机构在内的民营护理机构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达7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承担了95%的服务量,从事照护服务的照护人员超过1.5万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