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挖掘老人的真实需求,“养老管家”把老人衣食住行管起来
作者:   来源: 解放日报  2019-11-01


  近百岁老人张阿婆独自在家不慎跌倒,幸好按动了口袋中的按键器,警报立即发送到街道“养老管家”工作室,“养老管家”与居委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并联系了张阿婆的家人将其及时送到医院。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在主题教育中做细养老服务,首创“养老管家”服务新模式,聘请专业人士将老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管起来。

 

  挖掘老人的真实需求

  南昌路44号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有一间“养老管家”工作室。“养老管家”沈洁每天早上走进工作室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大屏幕,上面有她服务的30位老人从昨晚到当前的活动数据。原来,通过安装在老人家中的红外线设备,老人在家的活动、睡眠情况等数据会传送到后台,显示在大屏幕上。“你看,这个数据线显示老人昨天2130分上床睡觉了,夜里起来过两次,今天5时起床的。”沈洁说,如果老人半夜起来很多次,我可能就要上门去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老人最近是不是身体状况不太好,影响睡眠。

  沈洁服务的30位老人,家家都有一台特别的电话,电话上只有三个按键:按1号按键可直接打给自己的亲人,按2号按键可收听“养老管家”发来的政策与服务信息,按3号按键就可直接连通“养老管家”后台,第一时间找到值班管家。老人口袋里还随时装着一个小小的按键器,一键就可联系到值班管家。“这个功能在老人发生意外时特别管用。”

  “养老管家”另一个重要服务功能在于对老人需求的挖掘。“全市试点的‘养老顾问’制度,街道也进行了推广。但过程中我们发现,‘养老顾问’制度能帮助老人进行养老政策的对接,解决一部分养老需求,但服务还不够细致。”街道副主任戚建豪说,很多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这需要我们非常近距离地去了解,帮助他们挖掘需求。

  作为“养老管家”,沈洁会经常上门与老人聊天,还与他的家人聊天,都是为了挖掘出老人的真实需求。高龄独居老人蔡阿婆家中生活非常困难,在沈洁第一次上门与她沟通时,她表示没有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后来,沈洁多次上门才了解到,蔡阿婆希望家中能有个洗澡的地方。而且沈洁还注意到阿婆屋内有两道高门槛,给她造成了生活不便。沈洁将这些发现汇报到街道,街道将老人需求与街道推出的“养老服务包”相结合,为蔡阿婆家安装了浴室并进行了“砍平高门槛”等适老性改造。蔡阿婆非常满意。

 

  模式成熟后扩大服务范围

  街道推出的“养老服务包”,涵盖医食住行方方面面。其中,“医”以长护险和家庭医生为重点,为更多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持续拓宽符合条件老人长护险享受范围;“食”以多层次助餐供给为重点,给老人更多选择;“住”以环境改善、适老化改造、辅具租赁、家政服务为重点,结合街道精细化管理和环境整治工程,逐步改善老人生活环境,并提供更适老的服务设施;“行”以移动爬楼机上下楼和出行移动服务为重点,通过建立爬楼机和出行运转服务项目,进一步解决老年居民出行难问题。未来,“养老管家”还可以帮助老人链接市场化养老资源,如有老人需要找保姆,“养老管家”可帮助推荐、把关以及在保姆服务中监督其工作。

  街道“养老管家”服务今年9月正式推出,首期试点主要服务60位老人,待模式成熟后将扩大服务范围。“养老管家”团队目前主要由街道财政出资购买市场化专业力量构建。在街道规划中,未来,特殊情况老人可免费或低价享受“养老管家”服务,一般情况老人享受服务需支付一定成本。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截至去年底,每十万户籍人口拥有百岁以上老人28.8人,列全市第一;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39.3%,老龄化比例全市第二,8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6.54%,高龄化比例全市第三。近年来,黄浦区通过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基本建成“15分钟服务圈”,为老人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老年人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