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独居老人养老难题:“养老床位”搬进家,可实时监测
作者:   来源: 北京日报  2020-07-20


  想去机构养老可惜“一床难求”,选择居家养老又怕出现意外……长期以来,高龄独居老人普遍面临这样的养老困境。而在朝阳区酒仙桥街道,试点推出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正在尝试寻找突破口。

  通过安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老人可以在家享受24小时智能监护;无论是代购代缴还是助浴助洁,都能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即使疫情期间无法入户,也有服务人员采用电话问询等方式进行精神慰藉。

 

  需求:独居老人曾服药后晕倒,担心万一出事无人知晓

  家住高家园小区的周阿姨今年79岁,平日里都是独自一人生活。“跟同龄人比起来,我身体还算可以,没什么大毛病,但有时候还是会害怕,担心万一在家里出点事也没人知道。”去年底,周阿姨就真的遇到一次这样的险情,“我吃完头孢,居然因为过敏晕了过去,想打电话给孩子也无能为力,当时真是很绝望,觉得孤立无援。虽说街坊邻里关系也都挺好,但谁能知道我在家里晕倒了呢?”周阿姨庆幸,自己最终醒了过来,但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作为高家园社区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姜立娜也曾听老人说起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阿姨跟我说,自己夜里起来上厕所的时候,不知道是起猛了还是怎么回事,不小心摔倒了,过了好久才起来,第二天想想都觉得后怕。毕竟夜里孩子不在身边,有个突发状况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姜立娜看来,居家养老的高龄独居老人往往比到养老驿站参加活动的老人更需要关心和帮助,“能主动出来的老人身体状况相对会好一些,性格也比较开朗,而高龄独居老人情况各不相同,在家里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酒仙桥街道,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作为老电子工业区和旧城改建区,酒仙桥呈现出‘老年人多、低收入人群多、残疾人多’等特点,目前辖区内只有一家养老机构,仅69张床位,再加上6家社区养老驿站,满足不了辖区需求。”

  酒仙桥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主任司宁表示,随着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需求与辖区养老资源不足产生了矛盾,特别是在社区调研中,发现大山子、高家园和南路社区的孤寡、空巢和高龄老人,在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缺口较为明显,因此开展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创新试点。

  “项目前期主要是筛选服务对象,我们根据社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初步选出70名老人,通过与他们沟通,了解实际需求,综合预评估以后,最终确定45名老人为首批服务对象。”项目服务商乐居老年公寓负责人王焰表示,最开始,考虑利用‘一键呼’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但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还是相对被动,需要老人自发求助才行。而老人一旦发生意外,未必有这个能力,因此考虑借助智能化设备,对老人主动进行24小时监护。

 

  服务: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老人,失眠还好办失联最麻烦

  “我们在老人的床上安装传感器,服务人员、老人和家属都可以通过下载App,随时查看老人的心率、呼吸等数据,以及老人的日常作息规律,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以及睡眠状况如何等。”王焰表示,自今年一月份项目正式启动开始,在社区养老驿站设有后台监测平台,工作时间由服务人员监测,夜间和周末则由养老机构值班人员监测。同时,第三方公司作为项目监管方负责全程监督。如果发现老人夜间离床时间过长,或者有心率异常、呼吸暂停等情况,后台会主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联系老人或家属。

  “有了家庭养老床位以后,现在睡觉特别踏实,心理上也放轻松了。就算再出现意外,也能有人知道。”期间,周阿姨便收到过一次暖心问询,“有一次我可能是干活累着了,觉得腰有点疼,吃完午饭躺着就一直没起来。下午,养老驿站的小姜就给我发微信,问我怎么了。”姜立娜表示,老人平时生活非常规律,下午两点多就会下床,当天却发现三四点钟还在床上,担心老人身体不舒服,因此联系老人确认情况。

  “我说没大碍她才放心,还告诉我有事儿尽管说,需要买东西就打电话。天阴的时候还提醒我多注意点,腰不好,别着凉,我心里觉得特别暖,真的很感动。”回忆起这些,周阿姨感慨万千,“说实话,自己的孩子都未必有这么细心。”

  家住大山子社区的江阿姨今年82岁,同样因独居而成为首批服务对象。“孩子倒是经常来看我,还帮我干活,可就是夜里怕一个人出意外。”一天夜里,她觉得大概是因为温度不太适宜,反反复复起来又躺下,折腾了好一阵。“第二天上午,刚好在办事处见到养老驿站的小芮,就跟她提起这事儿,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说出来我从几点钟开始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下我相信了,他们确实能看到。”

  对大山子社区养老驿站的芮金爽来说,江阿姨偶尔失眠的小问题还好办,周大爷突然失联的大事件才最麻烦。

  “一开始,我们看到周大爷的设备未使用,准备打电话提醒,可直到晚上十点都无人接听。考虑到老人听力特别不好,此前也有听不到电话的情况,我们就先做好记录上报,继续想办法。”由于疫情期间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员无法入户,芮金爽立即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但敲门后仍无人应答,“过程中试图联系老人的家属,可发现之前留的电话是空号。好在经过多方打听,总算联系上老人的儿子,得知老人住院没在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监管:实名实时实地三重确认,要求上传记录保证真实

  在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开展试点这半年里,如何保证给老人提供的服务真实有效?这正是项目监管方关注的焦点。

  “我们事先对服务内容加以限定,制定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的服务包,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北京鼎兴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斯迪表示,保障服务数据真实性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前期以入户服务为主,监督过程中,要求服务商通过指定系统记录每一条服务内容,通过实名、实时和实地来确定服务是否真实发生。

  “所谓实名,就是要明确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找到责任人。而实时,则是基于手机端的App,实时进行操作,记录服务时间。至于实地,则是通过手机定位,来确认当前发生服务的位置是否与老人建档的位置相符。此外,还会进行人工校验,确认每一条记录都有老人接受服务的照片。”王斯迪表示,疫情发生以后,服务方式改成电话或视频等非接触服务,所以监督方式也调整为要求服务人员上传与老人的通话记录或视频聊天截屏。作为考核,每个月都会有达标次数要求,并且会对老人进行回访,了解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同时给街道出具相应的报告。

  “按照计划,项目应该是在六月份结束,但考虑到受疫情影响,老人没能享受到足够的入户服务,所以我们将这部分服务保留。”王焰表示,等接到通知可以入户的时候,养老驿站会将这部分服务补出来。剩余服务分为入户服务和非接触式服务两种,可以由老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通过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的实施,街道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特有的区域养老联合体雏形。”司宁表示,目前已形成服务资源库、服务过程监管库、服务对象库、服务人员库、服务内容库五个基础数据库,并配套移动记录查询终端,“接下来的项目开展过程中,将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由服务商和监管平台共同围绕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居家养老供需对接体系完善三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