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家庭养老床的尝试
作者:   来源: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20-07-24


  去机构养老“一床难求”,居家养老又怕出意外……长期以来,高龄独居老人普遍面临这样的养老困境。而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试点推出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正在尝试寻找突破口。

 

  独居老人担心出事无人知晓

  家住高家园小区的周老太今年79岁,平日里都是独自一人生活。去年底,周老太遇到一次险情,“我吃完头孢,居然过敏晕了过去,想打电话给孩子也无能为力。”周老太庆幸,自己最终醒了过来,但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在酒仙桥街道,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目前辖区内只有一家养老机构,仅69张床位,再加上6家社区养老驿站,满足不了辖区需求。

 

  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老人

  项目服务商乐居老年公寓负责人王焰表示“我们在老人的床上安装传感器,服务人员、老人和家属都可以通过下载App,随时查看数据和老人的日常作息。”王焰表示,自项目启动开始,在社区养老驿站设有后台监测平台,工作时间由服务人员监测,夜间和周末则由值班人员监测。同时,第三方负责全程监督。如果发现老人夜间有情况,后台会主动报警。

 

  实名实时实地三重确认

  如何保证给老人提供的服务真实有效?这正是项目监管方关注的焦点。

  “我们事先对服务内容加以限定,制定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的服务包,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服务。”负责人表示,保障服务数据真实性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要求服务商通过指定系统记录每一条服务内容,通过实名、实时和实地来确定服务是否真实发生。

  “所谓实名,就是要明确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如出现问题,可找到责任人。而实时,则是基于手机端的App,实时进行操作。至于实地,则是通过手机定位,来确认当前发生服务的位置是否与老人建档的位置相符。此外,还会进行人工校验,确认每一条记录都有老人接受服务的照片。”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后,服务方式改成电话或视频等非接触服务,所以监督方式也调整为要求服务人员上传与老人的通话记录或视频聊天截屏。

  “通过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的实施,街道探索出了一套区域养老联合体雏形。”接下来,将由服务商和监管平台共同围绕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居家养老供需对接体系完善三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