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失能失智床位从“有限”变“无限”——青岛“家庭养老床位”破解居家社区医养难题
作者:   来源: 中国社会报  2020-08-11


  山东省青岛市一直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佼佼者,但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养老服务模式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表现在机构养老方面,是普通床位大量闲置与失能失智床位一床难求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在居家社区养老方面,矛盾更突出。过去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由居()委会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能力水平有限,为健康老人提供服务尚可应付,为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医养结合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新情况下,如何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如何把老人渴盼的专业医养结合服务精准推送到他们身边?20195月,青岛市民政局党组做出破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决定,正式拉开了以家庭养老床位为切入点的新一轮养老事业改革的帷幕。

 

  把专业医养结合服务搬回家

  在经过7个月打磨后,201912月,青岛市出台指导新一轮改革的统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转型”等目标任务。随后,又陆续出台行动计划、用房规划、服务补贴、队伍建设等8个配套性文件,构成青岛养老事业发展“1+8”新政体系。

  根据新政,只要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属或监护人与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署服务期1年以上的三方协议,并从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等项目中选择三个以上的内容,即可视为“家庭养老床位”。

  “表面上看,签约家庭床位相当于把机构床位搬回家。但更深层含义是把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搬回家。”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认为,以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没有做好,根源就是服务提供方不够专业,对接老人需求不精准。比如针对失能人员开展的临床护理,打针、鼻饲、各类导管更换维护,都需要医护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来执行。“要想改变过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零敲散打、良莠不齐的供给方式,就必须围绕家庭养老床位,理顺供给机制。”

  根据新政,青岛市在街()一级引入具有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资质的养老机构,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社区一级,将原有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转型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

  中心作为整个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牵头者和提供方,具备中央厨房、照护设备提供、康复辅具租赁、长短期托养等功能,同时,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质量开展监管。中心对服务站实行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和管理,并通过服务站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入户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对中心建设,新政提出由街道社区提供600-1000平方米免费用房的政策,可以是街道社区闲置房产、新建小区配建设施等。确实无法解决的,由街道负责租赁养老用房,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全额补助。

 

  街道级中心布局社区精准服务

  五星级养老机构福山养老公寓入驻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后,建立了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介护床位、助老食堂以及医院的老年病专科。浮山新区街道免费将辖区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交由福山,转型为养老服务站,由其统一改造装修、管理运营。

  公寓举办人孙志刚表示,服务站是中心拓展家庭养老床位的抓手和触角,中心则是服务站提供专业优质服务的后盾和保障。

  “失能失智人员分散在社区之中,街()级中心很难准确找到他们。”孙志刚说,“但中心在社区设立服务站后,工作人员与社区对接,不但更容易找到养老服务需求方,新政还要求社区干部全程陪同入户‘破冰’,大大增进了老人对机构的信任。”

  与中心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后,政府按照机构床位的标准补贴家庭床位运营,每床每月350元。青岛还统一了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关于失能失智老人的评估标准,成功实现了长护险与家庭养老床位挂钩,对三级以上失能人员和重度失智人员,按照每人每天每床100元的标准结算长护险。

  “过去,失能失智人员只有在具有资质的机构入住,才能享受相关医疗报销,这就导致机构失能失智床位一床难求,住不进去的只能自己掏钱支付照护费用。”乔先华说,如今,老人在家享受医养服务也可以报销医保和长护险。

  老人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额外购买服务。在新政给出的服务“菜单”里,记者看到家庭养老床位的基础护理服务有27项、临床护理服务22项,加上基本服务21项,“老人‘点单’享受服务,基本能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孙志刚说。

  中心对护理团队进行了合理分工:送餐、保洁、喂药等基本服务以及洗浴排便、压疮护理、药物管理等基础护理服务,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则,由中心派驻在服务站的养老护理员具体实施;而临床护理服务则由中心的老年病专科医护人员根据约定的时间入户开展。为了强化队伍建设,青岛还制定了养老从业人员综合奖励补贴、评优表彰等政策,全力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荣誉感。

 

  “养老院的服务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到!

  84岁的谭新启第一批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她患有骨刺,基本没法儿走路,老伴患有糖尿病和脑梗,两位老人属于二级失能人员。但老两口不想拖累孩子,又不想离开家住进养老院,更不想请个陌生人当保姆,所以仍然选择独自生活。嘴上倔强的他们心里明白:自己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其实很需要别人的帮助。

  “社区干部带着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家访,我听明白家庭养老床位的作用后,立刻就签约了,购买了康复、送餐、助医服务。”谭新启觉得,自己的愁心事终于找到了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她指了指面前的四菜一汤:“中心助老食堂做的,送到服务站,再由护理员送来给我,每次都热乎乎的。饭菜花样还多,终于不用吃速冻饺子和方便面了。”

  中心还申请了新政给予的1000元适老化改造补贴,为老两口安装了视频看护、红外感应、紧急呼叫器等电子设备。如遇险情报警,服务站护理员能够迅速赶到现场处置,中心医护人员随后赶到救治。“我特意让他们把一键呼救安装在床头,卫生间安了红外感应,以防万一!”谭新启说。

  吃完饭没过多久,屋内的视频看护设备响起悦耳的铃声,谭新启用遥控器轻轻一按便接通了电话。原来是中心工作人员视频回访,做完满意度调查后还确认了下一次入户提供康复服务的时间。

  “这些养老院的服务,现在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到!真的是新时代了啊!”挂了电话,谭新启感慨道。

 

  激发市场活力,做大居家社区养老“蛋糕”

  福山养老公寓在浮山新区街道的成功,吸引了市北区另外11个街道投来橄榄枝,并通过招投标或委托运营的方式达成合作。“你知道12个街道有多少60岁以上老人吗?”孙志刚激动地自问自答,“13万人!家庭床位把机构失能失智床位从‘有限’变成‘无限’。只要我们做得专业,老人是愿意掏钱购买服务的。有了好政策加持,我对做大居家社区养老这块蛋糕非常有信心。”

  据悉,青岛市计划在今年建成90处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2万张家庭养老床位签约。这一工作也被列入青岛市202012项“市办实事”强力推进。

  “目前看来,新一轮养老事业改革成果初现。”乔先华告诉记者,831日,青岛将集中开业62处街()级居家社区养老中心。加上已经开业运营的26处和10月份将要开业的6处,届时,青岛将拥有94处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这些中心由50家机构运营。我们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中心等级评定标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中心以评促管、量化考核、动态管理,全力保障老年人权益。”乔先华表示,青岛还将不断完善改革,确保这些中心长效稳定运营,做强品牌和服务,为家庭养老床位巩固大后方。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