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年教育,不止是重新走进课堂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2020-11-19


  下课铃响了,河北老年大学教学楼里,老人们有的还在热烈讨论刚学的知识点,有的慢慢起身,推推老花镜,把笔记收拾进布袋。

  受疫情影响,10月中下旬,省市老年大学才陆续开课。

  记者对老年大学走访发现,教室里50岁出头的“年轻”学生逐渐增多,老年大学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刻板,时髦的陶艺、无人机、瑜伽课走进了课堂,而且这些课往往开班就能报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上学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变化中的老年教育市场会迎来什么?

  小提琴班上的学生下课后自行练习。

 

  老年大学里的“年轻人”

  56岁的沈莉涂着红指甲,穿一件翠绿的毛衫,精心修饰过的眉毛,满头黑发,在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声乐班里,这样的打扮并不突兀。

  “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年龄在50岁—59岁之间。”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张纯介绍,在这里上课的7000多人次学生中,还有三分之一年龄在60岁—69岁之间。

  尽管老年大学的招生年龄以50岁作为入学门槛,但实际上在老年大学开办之初,这里一度是真正的老年大学。

  1987年河北老年大学成立,1988年招收了第一届学员。1991年,赵文华分配到这里工作时,当年学校招收了近千名学生,“年龄大多在60岁往上。”她回忆。

  如今,赵文华担任河北老年大学的副校长,她感慨,近些年的老年大学,学员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年龄、学历、男女比例等,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有了很大不同。

  60岁的马跃珠,2013年到老年大学学习,还是受父母影响。

  上世纪70年代,马跃珠的父母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92年退休后,老两口一起到河北老年大学学国画,“上学后,老两口比上班还忙活,到点就骑三轮车去上课。”马跃珠说,2013年,她也退休了,他们一家三口常骑三轮车、电动车分头出发,在省老年大学不同的教室里上课。

  沈莉曾是石家庄炼油厂的工人,退休前她在工厂负责看仪表,工作三班倒。因为睡眠不足,总是看起来挺疲惫,那时她最不喜欢母亲在家唱老旦,“觉得烦”。

  退休后,她怀念工厂里有同事、有组织的生活,但又觉得自己坐不住的脾气不适合老年大学的书画班,选来选去,就京剧还熟悉点,不过,她绕过老旦,学唱青衣。

  她和同班同学去公园吊嗓子,对着镜子练,6个月功夫,沈莉因为表现突出,被选入了市老年大学京剧表演团。

  市老年大学迎元旦晚会、裕彤体育馆夜场表演、重阳节京剧专场,沈莉掰着指头数她参演过的场次,这些最多不过百十名观众的演出,在沈莉眼里,都是一名普通人的高光一刻。

  “你看我现在,脖子也长了,腰也直了,走路带风,说话有劲儿,人不就得活个精气神儿?”沈莉说着,特意挺了挺腰身。

  这些步入老龄的学生,走入老年大学有着不同的出发点。

  62岁的张硕立说,老年大学帮她把儿时的梦圆了。

  回忆起中学那把40元钱的小提琴,张硕立的眼神还有些不舍。那把琴只学了一个月就搁置,此后她的人生进入上班、家庭的快车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被越压越小。

  2018年,得知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开设了小提琴课,张硕立马上报名。本来只打算学会拉两首曲子,学了两年,张硕立迷上了琴,给记者讲着学琴要点,说着说着就把胳膊架起来,姿势摆出来。

  68岁的王艳瑶说,老年大学让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小提琴班,和王艳瑶年龄相仿的老人不少,很多人都在帮子女带孩子,“我算了算,退休后,人生也就一万多天。长度咱管不了,厚度我说了算。”王艳瑶说,以前看音乐会,就听个热闹,“就会说,啊,真好听,怎么好听,说不出来。”

  现在,她知道一场演出中,乐队的座次由乐器的音效决定,她开始观察小提琴演奏者的姿势和力度,从细节去评判演出的效果。

  1111日,省老年大学服装设计班,老师在PPT上演示如何制作男士衬衣的衣领,清一色的女学员,大多戴着花镜,认真在笔记本上画图写笔记,还有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半成品,请老师点评。

  现代社会物流如此便捷,为什么还要费力地学手工制作衬衣?对这一提问,有学员笑了,“年轻人,技不压身听过吧?想做什么样子自己能决定,这乐趣你体会不到。”

  那种乐趣,可能隐藏着细致生活的美感。

 

  老人需要什么就开什么课

  “跟着我的手,来,一二三四,二二三四……”119日,石家庄老年大学舞蹈课上,透亮的大镜子对面,二十多名学员正跟着舞蹈老师的手势下腰。每一位学员都努力而认真,她们挺胸收腹的站姿有着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挺拔。

  翻看老年大学的课程表,可能年轻人也会感叹:真时髦!

  这里既有传统的声乐、书画、时装表演等传统课,也有瑜伽、小提琴、无人机等年轻化的课程。这些新潮课程尤其受欢迎,石家庄市老年大学舞蹈班,往年网上报名一开通,只需10分钟就能满员。

  每年,这些课程有保留的传统课,也会调整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初,老年大学最火的课程是微机、太极拳、卫生保健、缝纫等。”赵文华回忆,这些课程的火爆和时代特点有很大关联,比如当时计算机开始普及,但家庭购买力还比较弱,老人想学会用计算机,在老年大学缴纳几百元的学费就能实现。

  二十多年过去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变,老年人的上学需求也在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