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基金
养老金产品报告:监管新形势下的养老金产品发展——养老金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9-04-30

 

 

 

  2017年是我国金融的强监管之年,随着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养老金产品发展的监管政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本报告首先对2017年度养老金产品备案、发行、规模、业绩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养老金产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新的政策环境,报告进一步探讨了养老金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对监管新形势下养老金产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给出了政策建议。本课题包括四部分内容:2017年度养老金产品发行情况;2017年养老金产品的投资运营情况;养老金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养老金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效率,人社部于2013322日颁布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23号)文件(简称“23号文),《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24号)文件(简称“24号文)。23号文将养老金产品纳入到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范围;24号文对养老金产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24号文规定:养老金产品是由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发行的、面向企业年金基金定向销售的企业年金基金标准投资组合。养老金产品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型、混合型、固定收益型、货币型,以及信托产品型、债权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等另类产品等多种型式,可以满足企业年金基金配置的需求和养老金投资的需要。

  2016109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92号文),92号文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养老金产品在职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内。20171128日,人社部在昆明召开了职业年金基金配置养老金产品的研讨会,就职业年金基金在受托计划层面配置养老金产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20158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发〔201548号文),文件34条明确了养老金产品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内。20171228日,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160号文),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养老金产品问题进行规范。

  24号文颁布实施的四年多时间,养老金产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养老金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养老金投资进入到产品化时代。截至20171231日,投资管理人已备案549只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了268只养老金产品;养老金产品的规模为3502亿元,占企业年金基金市场的25.6%,通过配置养老金产品有效提升了养老金投资的投资效率和管理效率,显示了养老金产品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考虑到职业年金尚未正式市场化投资运作,本报告中所研究的养老金产品数据限于企业年金基金范畴,报告数据的截至时间为20171231日。

 

  (一)监管新形势对产品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2017年是中国金融行业监管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强监管、严监管将成为常态。2017年以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已经压过稳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及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出台和监管部门的改革,中国金融行业迈入了字当头的强监管时代。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资管新规的出台可以有效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去通道、去杠杆、去资金池、去嵌套等。资管新规作为一份纲领性文件,尽管有些细则尚未出台,但该文件对我国所有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有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老金产品作为仅向养老金基金定向销售的资管产品,有其特殊性,在本次资管新规中明确规定,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和养老金产品不受资管新规的约束。但在监管新形势下,养老金产品的发行机构要严格执行资管新规的相关要求,随着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养老金产品也要适应监管政策的变化,并根据政策的要求和规定进行调整和规范发展。

 

  (二)养老金产品同质化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养老金产品市场中存在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不仅存在于市场上的不同投管人之间,还存在于同一投管人内部不同投资经理之间。

  为提高投资效率,投管人主要通过内部归集的方式,将大量中小组合的资金分配给养老金产品,配置的养老金产品的主要类型是混合型、股票型和非标类养老金产品。投管人发行运作的产品也更多集中在这几类具有配置共性的产品上。加上目前市场上养老金产品的配置绝对多数配置自己的产品,由于上述原因,市场上不自觉地形成了各投管人之间养老金产品的较多相似性和同质性。

  在公司内部不同投资经理之间的产品同质化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公司为不同投资经理发行多款相似的养老金产品,用于该投资经理在日常养老金资产的配置,大多数情况下,投资经理只配置自己管理的养老金产品,几乎甚至从不配置公司内其他投资经理的产品。从产品类型角度来看,不同投资经理管理的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不利于风险的充分分散化;从产品的规模来看,更多局限于个人管理的有限养老金规模,不利于养老金产品的长期有序发展。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情形是,应根据各投资经理的自身优势和投资特点,在公司层面为投资经理合理分配管理的养老金产品类型和数量,充分发挥各投资经理的优势和特长,并在公司不同投资组合中统筹优化分配和配置。此外,不同投资经理间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将会导致公司宝贵的投资资源和投资人才的低效和浪费,不利于养老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扩大。

 

  (三)受托直投业务发展缓慢

 

  24号文规定,可在计划层面和组合层面配置养老金产品,但是目前市场上95%左右的养老金产品都是在组合层面配置的,在计划层面配置的养老金产品占比低,受托直投工作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人社部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受托直投的养老金产品规模为146.26亿元,占全部养老金产品总规模3502.44亿元的4.2%

  历年计划层面和组合层面配置的养老金产品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6计划层面和组合层面配置养老金产品情况表

 

 

  注:2015年度数据来自2016年养老金融蓝皮书,20162017年度数据来自人社部披露数据。

  造成受托直投工作滞后的原因包括:年金客户对受托直投的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受托直投的收费政策不明确,目前受托人开展受托直投工作投入大、产出小,积极性不高;年金理事会作为内部受托人,目前还不能开展受托直投工作等。

  (四)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都可以投资养老金产品。2017年底的人社厅发160号文,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养老金产品的具体情况,可以直接投资标准化的养老金产品,对于要投资的非标型养老金产品,须按照要求单独履行备案程序,同时仅在组合层面收费。2016年底,新疆启动职业年金招标工作以来,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山东省等各省陆续启动职业年金招标工作。

  201712月以来,新疆、中央国家机关、山东省已经启动职业年金招标工作,其他省份的职业年金的招标工作马上启动,预计每年的新增资金量为2500亿元(实账1500亿元),累计职业年金的规模将达6000-7000亿元。

  庞大的市场和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为养老金产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三类养老金的客户和产品需求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同,养老金产品的设计、投资政策和销售策略等如何满足这三类有差异需求的养老金的配置需求,将是养老金产品发行人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养老金产品的投资者教育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的投资者教育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诸如P2P跑路、老年人被骗取巨额储蓄等等。对于养老金而言,广大群众对养老金产品知之更少,甚至绝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也分不清养老金产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的区别。

  对于从事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这里指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相关人员而言,养老金产品也有很多人不熟悉不了解。例如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方面的年金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由于较少接触,对养老金产品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名字而已。

  举例来讲,受托直投工作进展缓慢的一大原因是养老金产品的投资教育不足。养老金产品涵盖了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产品,可以通过后端集合的形式实现投资效率养的提升。同时,老金产品的发展从最初的单一专户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专户和产品两种模式并存的时代,养老金产品已经成为养老金投资的有效配置工具。正是由于这些对养老金产品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才会导致受托直投工作等推进比较缓慢。

  由此可见,养老金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对养老金事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