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基金
英国养老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英国养老金制度概况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9-06-26


  二战后,英国政府基于贝弗里奇报告建立了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养老金制度。但是,随着英国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与加剧,养老支出逐年扩大,财政负担不可持续。因此,英国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养老金制度改革。在过去几十年中,从养老制度框架设计,到养老监管与投资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持续不断地调整与完善。譬如,2012年推出的自动加入政策,以及2015年允许并鼓励参保人自由选择等。目前,我国养老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特别是私人养老金或第三支柱建设正处于改革方向选择的关键阶段。因此,我国有必要积极借鉴英国养老金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有益做法,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实际情况,加快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与养老制度。本课题包含四部分内容:英国养老金制度概况;英国养老金市场资产管理;英国养老金资产管理趋势;对中国养老金改革的借鉴价值。

  目前的英国养老金制度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历届政府的多轮改革后,形成了今天较为复杂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尤其过去几年,在经历了诸多重大结构性和监管体系改革后,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受到了影响。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许多改革本意是为了消除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参与率,并解决潜在的养老金缺口问题。但是,包括2015年实施的《养老金自由选择条例》在内的改革却给原有的制度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大体来看,英国养老金制度分为三大支柱,即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一)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

  英国国家养老金为“现收现付”制,其资金来自雇员和雇主缴纳的国民保险税。在2016年改革之前,英国国家养老金包括两部分:(1)国家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以个人的国民保险税缴费年限为基础,如果缴费年限达到30年,则可领取全额养老金;(2)国家补充养老金,该项养老金给付水平与个人参加国民保险税缴费年限及其收入水平相关。2016年,为简化养老金制度,英国政府对20164月之后退休人员推出了新的单一国家养老金。缴费比例主要分为两档,缴费基数也随着通胀与工资等水平变化而调整。譬如,2018/2019税收年度,月收入在7023863英镑之间,国民保险税率为12%3863英镑之上部分,税率为2%。此外,特殊人群,如已婚女性、自由职业者等执行较低的缴费比例。

  由于这项新的国家养老金致力于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并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因此,只要缴费年期数相同,无论个人缴费金额多少,都将领取同等水平的养老金。国民保险税缴费记录达到35年的个人将有资格领取每年(2018/19年度)8,546英镑的全额养老金,大致相当于31%的收入替代率(年均收入26,728英镑;20181月数据)。但缴费年限低于10年的人则不能领取任何国家养老金。

  国家养老金领取年龄是指可申领国家养老金的最低法定年龄,自201811月起,该年龄将统一为65岁(此前为男性65岁、女性60岁)。同时,为了提高国家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英国政府规定国家养老金领取年龄将于201812月至202010月期间逐步提高至66岁,2026年至2028年再提高至67岁。此外,20173月发表的一份第三方评估报告建议,考虑到预期寿命的稳步增长,英国国家养老金领取年龄应在2037年之前进一步提高至68岁。需要指出的是,参保人可以在达到法定领域年龄时,不领取国家养老金,继续工作。但是,一旦参保人决定退休并领取国家养老金,养老金额度将相应提高。

 

  (二)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

  在英国,职业养老金也被称为单位养老金(WorkplacePensions),指雇主为雇员提供,双方共同缴费,且缴费一般享有税收优惠的养老金制度。英国职业养老金建立的时间并不算太长。1993年通过的《养老计划法案1993》标志着英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职业养老金制度。此后,《养老金法案1995》、《养老金法案2008》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与完善。根据《养老金法案2008》,英国政府决定建立“全国职业储蓄信托”(NESTNationalEmploymentSavingsTrust),以方便自由职业者等人群加入。

  在英国,职业养老金是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但同时,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雇员的月工资低于503英镑,雇员仍可以加入由雇主提供的养老金计划,但是后者可以不进行匹配缴费。

  1.职业养老金类型

  英国职业养老金计划主要分为收益确定型(Definedbenefit)与缴费确定型(Definedcontribution)两大类。

  (1)收益确定型(DB

  与世界其他地方做法相同,英国的DB计划为退休人员提供一笔确定的养老金,通常是退休时一次性领取。养老金水平主要基于个人的历史收入和缴费年限,而不直接依赖投资回报。但是在过去20年左右时间里,鉴于寿命延长、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低利率环境等因素,使得DB计划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尽管雇主也试图通过调整收入计算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但财务负担持续增加。

  在此背景下,英国的DB计划正在逐渐减少。数据显示,DB计划数量已经由2006年底的7800个(活跃成员350万)下降到2017年底的5588个(活跃成员仅150万)。此外,更多DB计划也正在停止新成员的加入或继续缴费。目前,只有12%DB计划面向新成员开放,47%允许现有成员继续缴费。

  (2)缴费确定型(DC

  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已有DC计划,但其主要是作为DB计划的补充安排。然而,随着DB计划的逐步退出以及“自动加入”制度的施行,DC计划逐渐从第二支柱的补充角色发展成为主要角色。

  英国的DC计划分为两大类,即信托型与契约型。虽然二者具有相同的目标与特征,但其法律监管框架及雇主参与水平/责任不相同。

  2.缴费率

  正如之前所强调的,随着雇主由DB计划转向DC计划,英国职业养老金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驱动此改变的因素之一是相对于DC计划而言,DB计划的成本在上升。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数据,DB计划的平均缴费率已升至参缴成员年薪的22.7%,其中16.9%来自雇主缴费。而DC计划的总缴费率为4.2%,其中雇主平均缴费率仅为参缴成员年薪的3.2%

  但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初期将DC计划的最低缴费率设置为2%的较低水平,主要是为了避免对员工产生“工资冲击”,既担心如果设定的缴费率太高将会影响员工参与积极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低缴费率将从2018年开始提高至5%,然后在2019年提高至8%。此外,养老金计划、雇主、机构参与者和政府都在努力寻找鼓励个人更多缴费的方法。

  总体来看,在公共部门职业养老金的参与率较高,2012年为88%2016年上升至92%。相比,私营部门较低,2012年参与率只有42%,仅为公共部门的一半左右。但是,自从2012年开始施行“自动加入”制度后,参与率快速提升。截至2016年,私营部门的职业养老金参与率已经达73%.

 

  (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第三支柱由个人安排(即不通过雇主)的储蓄计划组成,通常是基于个人和养老金机构之间直接签订合约的DC计划。雇主仍然可以为个人养老金缴费,且缴费可税收抵扣。英国个人养老金包括以下几类:

  (1Stakeholder养老金:限定投资选择且投资管理人收费上限为管理规模的1%

  (2)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与Stakeholder养老金类似,但不限制管理人收费费用,且投资选择范围更广泛。

  (3)个人自助投资养老金(SIPPs):在可投资资产类型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包含共同基金、复杂且/或未上市的投资、个人资产以及房地产等。

  20014月之前,个人养老金仅适用于未参加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个人。但是,自20064月起,个人养老金的准入条件得以拓宽,开始面向所有7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开放。个人养老金缴费可享受税收抵免,但是总额度将与职业养老金缴费一并计算。根据相关规定,2018/19年度,如果参保人私人养老金账户(即包括职业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的缴费超过当年收入与4万英镑的低值,将不能享受税优。此外,如果参保人的私人养老金账户总余额超过1.03百万英镑,也将不能再享受税优。

  英国私人养老金的领取年龄相对较为灵活,主要由养老金提供商来规定,但一般不早于55岁。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参保人可以最多一次性提取余额的25%,且享受税免,剩余的75%部分需缴税。此外,对于剩余的养老账户余额,有三种领取方式,即现金、终身年金、分期支付。

 

  (四)英国养老金资产

  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2018报告显示,英国养老金资产约为2.1万亿英镑,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老金市场之一。其中,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计划的资产约占总资产的81%,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占19%,如图4所示。

  此外,尽管英国市场上DB计划的数量在下降,但其资产规模仍将近1.7万亿英镑,在英国养老金总资产中占比最大。同时,DC养老金资产中,契约型资产1680亿英镑、单雇主信托计划1650亿英镑及集合信托计划180亿英镑。应当注意的是,尽管目前集合信托计划的资产总额相对较低,但随着集合信托成为“自动加入”中最常用的计划,未来更多的单雇主信托型计划将向集合信托型转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