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基金
基金定投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运用——个人养老金定投的两个关键因素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9-08-19


  基金定投作为一种定期定额投资的长期理财方式,具有积累投资资金,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健性的特点,而这正好符合个人养老金资金长期性积累性、收益目标长期稳健性和投资主体生命周期性的特点。在我国人均每月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逐年下滑的背景下,积极进行个人养老金投资日趋重要,而基金定投方式则可以有效提高退休后养老金的替代率。在个人养老金定投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考量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风险偏好,此外在选择基金产品时还需要综合考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产品风险收益水平这三大要素。个人养老金定投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顶层设计的完善,建议提供单独的个人养老金定投账户、大力推动目标日期基金发展、培育投资顾问机构、提供智能定投组合服务,同时监管机构要加强呼吁投资者教育的力度。本课题包含五部分内容:基金定投概述;个人养老金投资;个人养老金定投的两个关键因素;基金产品选择;促进个人养老金定投的相关思考。

  个人养老金定投,有两个关键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参与定投的投资者处于个人财务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因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者,财富积累、收入的多少及稳定性、可积累养老金的时间、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等都会大不相同,这些会不同程度影响定投操作中的一些参数;另外一个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这个因素与生命周期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可作为一个影响定投的独立因素来进行考量。

 

  (一)生命周期阶段对养老金定投的影响

  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最早由ModiglianiBrumberg1954年提出。该假说的核心思想是,个人与家庭的金融资产投资决策应当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财富积累情况以及未来预期收支进行整体规划,以达成生命周期内的最优资产配置,最大化所有期间效用现值之和。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应当依据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不同的定投策略和方案。针对随生命周期变化的个人养老金积累要求的变化,可以有两种方式来解决。其一是个人具有一定的投资知识和财务知识储备,能随着年龄的变化,动态调整个人养老金定投组合参数,包括定投金额、定投资金在权益类基金和固定收益类基金之间的比例等;其二是选择一个不需要考量这些变化的生命周期基金进行定投,只要将自己的财务生命周期与基金设定的目标日期进行匹配即可。

  正在逐渐成为养老金投资主流标的的目标日期型基金(TargetDateFundTDF)即为生命周期基金,它是生命周期理论在投资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典型案例。目标日期型基金随着目标日期(退休日)的临近,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会逐渐下降,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将会逐渐上升,解决了个人需要随年龄的变化自己动态调整定投参数的问题。

  以美国FOF巨头Vanguard公司旗下目标日期基金的权益类资产下滑路径为例,在投资者年轻时期,基金将约90%的资金投资到权益类资产中,充分享受股票高成长带来的收益(当然也需要承受相对较高的净值波动),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逐渐下降到30%,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则逐渐提高到70%。在投资者完全退休后,该仍然会为投资者配置约30%的权益类资产,形成相对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

  个人定投于生命周期基金,只要将自己的财务生命周期与基金的目标日期进行匹配,譬如一名投资者将于2040年退休,可以考虑定投在目标日期2040基金。一方面避免个人动态调整定投参数的烦恼,另一方面,个人定投基金时,选择基金也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定投于生命周期基金则简便易行。

 

  (二)个人风险偏好对养老金定投的影响

  不同的投资者,对基金净值波动的承受力不同,对定投的满意度也就千差万别,为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定投的满意度,就需要从满足收益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两个纬度来选择和考量。在满足收益要求的约束下选择风险小的基金,还是在满足风险匹配约束下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基金,建议投资者可以到专业基金销售机构或者基金公司进行相应地风险承受能力评测,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产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