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爆款养老理财产品,真能帮你养老吗?
作者:   来源: ZAKER  2021-12-20


  12月初,国内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开卖,这几天将陆续结束募集。

  从公开数据来看,首批四只产品的销售非常火爆,其中一只更是短短3个小时就卖出了20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理财产品能满足公众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巨大需求,同时也能推动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也有声音质疑这些产品名不符实。

  那么,这几款热销的养老理财产品到底如何?又能否真正满足我们的养老金融需求呢?今天,我们不妨一起分析分析。

  国家政策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因应大众养老需求发行理财产品,自然是一个创举。

  毕竟,过去一说养老产品,大家往往只能想到保险公司发行的养老年金,或者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标配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现在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也开始发行净值化的养老理财产品了,当然是一大进步。

  不过,这几款理财产品的养老性质还是有待商榷的,大家可以看看以下产品分析。

  产品主要特征

  首先,封闭期均为5年,到期后可以自由赎回

  其次,风险评级均为二级或三级,风险类型属于稳健型

  第三,业绩比较基准均位于5%~8%区间,即以5%~8%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及格线",管理运作产品

  最后,投资范围主要为固定收益类债券资产,占比近8成

  如果忽略产品名称,把以上特征单列出来看,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这不就是银行早年就开始代销的5年期净值型理财产品吗?为什么名字里加了"养老"两个字,就能如此受追捧呢?

  这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了。

  从正面来看,第一批养老理财产品被追捧,说明"提前准备养老"的朴素观念已经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了,这是好事。如果没有这点群众基础,未来国家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也不可推行得好。

  但仅有这一点够吗?

  目前这批养老理财产品,沿用的依然是过去几年热销的中短期理财产品的基本范式。只不过是把以前经过测试的、普通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产品拿出来再卖了一次。

  本质上,发行产品的几家机构在做什么呢?迎合大家的喜好。

  金融机构迎合投资者的喜好固然无可厚非,商家不迎合客户需求怎么行呢?

  但要知道,真正的养老理财是反人性的,不见得拥有让普通投资者喜闻乐见的特征(如周期短、收益稳健等)。

  目前,主流发达国家所推出的补充养老理财产品,都不可能将投资周期设定为5年,或者5年封闭期一过就允许全额退出。

  因为流动性限制太少,就相当于暗示客户,"这就是个5年期产品,退休前5年再买也不迟"。

  事实上,提前准备养老非常重要,最好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配置养老理财。一个5年期产品,显然不能让大家有早早配置的欲望。

  第二,由于养老理财产品面对的目标比较长远,大家更期待的其实是通过长期投资适当提高收益,至少要战胜长期的通货膨胀。

  现在来看,战胜通胀并非难事,有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就差不多了。

  但如果长期年均回报率较低,单次投资金额就会比较高。

  比如说,产品A的年化收益率为4%~5%,同时风险较低;而产品B虽然风险更高,但长期年化收益率达到8%~9%。如果用产品A做养老理财,每年可能要投入2~3倍于产品B的本金,才能达成预期目标。

  对于广大年轻人而言,这个负担可能过重了。

  所以,科学的养老理财产品应该具备较长的投资周期。较长的投资周期让我们有足够时间对冲短期波动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获取更高收益;较高的投资收益,则有助于减轻每一笔投入资金的压力。

  为什么国内第一批养老理财产品不按照上述原则设计呢?

  这说起来简单,其实教育成本非常高。

  因为很多普通投资者决定买一款理财产品时,往往不会想那么深:

  "某某养老理财产品,还是5年期的?买了!"

  "基本投资在固收类资产,没啥风险?买了!"

  "5年后收益还能稳稳战胜定存?买了!"

  ……

  略夸张点说,只要产品叫"养老理财产品",恰好自己又有养老需求,很多人二话不说就买了,权当买个心理安慰。

  要向这一类型的投资者论述真正的养老理财产品特征,并且说服投资者做这类投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干脆把以前热销的中短期净值型产品改头换面,再安上"养老理财"的头衔,是最省事的做法。现在,第一批产品的包装效果已经出来了。

  固然,这种做法可以向大众普及养老观念,让大家知道除了保险公司,银行也有专门针对养老的理财产品。

  但要说到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可以说万里长征第一步都没有走出来,因为根本没有触及养老理财真正的本质。连"养老是长期投资,不要考虑短短5年的流动性,应该考虑55岁后能不能连本带利拿回来"这样的理念,都没有在产品设计中有所体现。

  这说难听点就是在迎合市场,甚至有点媚俗。

  对于养老这样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金融机构永远都在媚俗,不敢真正让老百姓深入了解养老理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这种原地踏步就会造成实质上的退步。

  期待我们的金融机构能在养老问题上真正承担起教育投资者的重任,用长的周期,下慢的功夫,做有益的事。

  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养老理财,也应该从一个类似于投资者教育的长期养老规划开始。

  什么叫养老规划?

  养老规划就是让一个人在30岁就开始想60岁的事,让他意识到短期流动性过强对长期目标不利,然后通过科学规划把养老投资周期拉长。用时间换空间,这样就能承受更高的风险和波动性,从而提高投资收益,降低当期资金压力……

  要把这些观念镶嵌在整个规划中,再根据每个人的退休时间、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收益目标等情况,设计出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案,并且坚持长期定投。

  以上过程说起来只需1分钟,但要真正要让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可能对投资者进行多次"教育",每次不低于一个小时。

  试问,现在的商业金融机构,到底有没有耐心对投资者传递这些观念呢?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