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吴忠:上海养老模式的拓展性研究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8-09-03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主题是上海养老模式的拓展性研究。上海这些年在养老事业上取得很好的进展,上海市民也享受到很好的福祉,但是新的形势下有很大的变化,也暴露过一些问题,关于养老的三个主体:家庭、社区、机构的问题,上海市妇联今年着重研究家庭的责任,因为养老的第一问题就是家庭,家庭养老从学界研究也分成很多阶段,从我们的前期研究阶段到中期研究阶段,再到高级研究阶段,我们做了一个梳理,古代社会时期更多的是从血缘的关系,或者是政治的角度,或者是伦理的角度研究家庭养老,到了初级养老阶段,比较多的是从制度的角度研究家庭养老,到了中期阶段是从多学科的角度。
  今年上海市妇联研究家庭责任的支持机制,上海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但对家庭养老怎么去支持,这方面的政策力度是不够的。作为家庭养老,子女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在家里照顾,子女希望父母有一个比较好的老年生活,父母比较好的,子女就想不给父母多增加负担,家庭养老是一个主体,我们上海“124”未来过度到“224”,上海的老龄化程度特别高,可能达到三成,新的特点、新的趋势,需要我们有新的命题。这是第一。
  第二,上海的老龄群体需求呈多样性,上海的人均GDP达到近2万,在这个前提下上海老人的知识结构、收入结构都呈现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呈现了和过去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破解新的问题。
  第三,养老资源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上海现有的养老模式提出更大的挑战。上海市政府今年提出如何拓展上海现有的养老模式,如何更好的发挥家庭、政府和机构各自在养老当中的作用。
  全国其他城市在养老服务方面做的也非常出色,我们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包括创新形式的角度,包括技术支持的角度,把全国各地的养老模式做一个梳理,辽宁提出“养老产业”的问题,北京提出“适度普惠”的模式、以房养老,南京的租售换养,租售同权的问题等等。还有旅游养老,比如说大连,还有青岛,它可能是一个旅游养老,还有一些老龄互助养老,比如说宝山等等。
  技术支持角度,互联网+时代,包括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实际上是思维的角度,我们所谓的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等都在互联网+时代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无论是在我们比较靠近的精准医疗领域还是围绕服务领域都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比如说南京有很多IBM做的智慧养老项目,互联网+的手段引进这个企业,比如说宝山的机器人,老人躺在床上,用遥控可以帮助老年人翻身。
  国内城市从资源整合创新形式以及技术支撑的形式做了一个梳理,这里面有很多种形式(ppt),这些内容不一一解释了,每个养老方式之间不是尽善尽美的,可能也有一些缺点。说到我们的混合养老,它主要是把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有一个切换的过程,把中华传统孝顺的美德和技术进行了结合,这个方法非常好,跟上海的“9073”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但是多种模式养老的切换难度还是有的,我们对这个进行了梳理。
  怎么借鉴先进?我们从城乡的角度,从政策格局、区域的角度,技术手段的角度和医养护需求这四个角度,对上海的两大养老服务格局,二十种主要养老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养老机构里面可以设置医院,或者医院里面设置养老机构,上海现有的养老模式是这样的,也可以在家庭养老,也可能是以房养老,医养护结合。技术手段是互联网智慧,城乡是城市和农村的问题。
  “9073”从2005年开始实现到现在,有贡献,也有问题,“9073”的占比还是可以研究的,90变成95,还是90变成85等占比的问题。从供需的角度,无论是时空数量、质量都是不平衡的。家庭和社区养老的家庭责任在哪儿?怎么定位的问题,城市老年人得到了更好的服务,郊区老人的问题如何解决,养老机构怎么引入社会资本,在这些责任当中政府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在“9073”格局中,有获得成就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建立“五位一体”的格局来说,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特别需要参与主体的协调配合。
  在技术手段角度,上海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处在全国前列,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推进先进制造业,甚至帮助养老产业实行转型升级,促进新兴行业和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借鉴北京的一些例子进行深度融合,个人认为很有基础。
  问题还是要考虑的,智能设备需要很热,但是还是属于开发阶段,特别是一些老人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还是有问题的。
  信息安全在中国社会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包括我们要实行“五位一体”的监管,监管和跟踪,包括可能要实行互联网+,可能有很多投资,回收,包括赢利水平等等,能不能吸引民间资本进来。
  智慧养老,在上海如何利用智慧养老,我们的用户在家里住着,利用呼叫中心,请风险服务商,包括生活服务商等等提供心理服务,医院方可能有急救医院,三甲医院等。
  嵌入式养老,这个可能适用于把所有生活照料的因素,包括医疗健康心理关注等等,实行常者照顾之家。这个地方非常好,但是床位是不够的,成本回收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社区内部用地非常紧张,比较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投入,高端的养老模式,针对可支配收入比较高的那些。
  对于农村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抱团养老,土地养老,这个比较符合我们上海郊县的现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远郊的土地上涨价格非常快,以土地为基础的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现在比较流行医养结合,问题在于养老和医疗属于民政和卫生,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的能力比较差,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护险我不多说了,最大的问题就是部门之间保险业的问题,政策落实的问题,包括专业人员的培训问题。
  必须对上海的养老模式进行创新,借助国外的方法,提出三步,第一步近期可实现的,从类似主体服务模式,拓展嵌入式社区养老,开发一些养老产品,这是近期。中期通过建议和整合,社区服务设施,包括政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民生规划。远期是未来的规划,模仿医护照的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无论从内容配置模式技术手段,拓展的形势,建立有效的机制,我们要建立动态的数据库,从老年人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包括从服务人群的差异性出发。我们要打造智慧养老平台,有效进行资源配置。
  谢谢大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