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9-03-22

  养老金融是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的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体系。目前在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的背景下,养老金金融步入新的轨道,养老服务金融成效初现,养老产业金融持续发力。但与此同时,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养老金金融方面,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仍需提升;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多方因素制约,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不确定因素增加,机遇与风险并存。尽管一系列挑战制约了我国目前养老金融的发展速度,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养老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未来前景依然广阔。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结构,提高养老金资产管理效率,推动养老金金融的完善;同时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金融供需双方动力,培育和扩大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此外还应进一步细化养老产业金融政策,优化养老产业融资效率,促进养老产业金融的快速发展。基于此,《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8)》对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总报告。总报告分为五部分:“养老金融”概念及其内涵界定;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养老金融发展趋势研判;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养老金金融: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仍需提升
 
  1.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落地,顶层设计有待明确
  2018年《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正式落地。但从试点来看,仍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如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参与产品范围不足、产品制的设计给各方带来诸多不便等等。此外,按照《通知》要求,基金行业、银行业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相关工作推进,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顶层制度设计,三个行业只能在本行业内进行探索,分别使用本行业账户和信息平台而且相关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尚未建立,未来参加者同时选择保险、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时就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如果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推进缓慢,未来对既有试点工作的整合的难度就大。
  2.养老金投资运作逐步推进,管理模式亟待进一步厘清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已开始进入实操阶段,根据人社部披露信息,目前已经有14个省市地区进行了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期限5年。根据披露信息,2017年基本养老金收益率为5.23%,高于同年企业年金5.00%的收益率。尽管基本养老金安全性至上,但是各地委托投资运营的养老金是总结余的一部分,而且充分考虑了当期养老金支付需求,在此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该具有较强的风险容忍度,可以承受短期市场波动,以时间换空间来获取长期收益,充分发挥养老金的长钱优势。但是,基本养老金采取保底保收益的模式,那么相关资产配置必须以合同期为限,投资趋于保守,实际上是牺牲了可能获得收益来确保本金安全,不利于基金长期保值增值和积累壮大。
  与此同时,随着《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部分地方如新疆、福建、海南、河北、山东等开始先期探索职业年金的投资运作模式。在投资运作过程中,职业年金取消了企业年金中的理事会模式,全部采取法人受托模式,但与企业年金法人受托有所不同,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对应一个受托人、一个托管人和若干个投管人,而职业年金按照省级运营,一个省可设立多个计划。那么就形成了一个省多个计划、多个托管人、多个投管人一对多模式。这种情况下,受托人与市场上的托管人、投管人如何进行匹配,既能保证公平竞争又能提升市场效率,这就要求进一步厘清其业务管理模式。
  3.养老金产品丰富但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养老金产品在减少投管人多账户运作,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投管人的配置需要,产品线都呈现高度相似性,以混合型、固收型产品为主。而且由于配置其他投管人产品组合层面不收费,投管人没有外部配置动力,更倾向于完善自身产品布局,导致了各家投管人之间产品的同质化。从养老金产品的需求来看,除了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都将养老金产品纳入投资范围,对养老金产品均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三类养老金的客户和产品需求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同,而目前的养老金产品同质化难以满足未来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应该引起养老金产品发行人密切关注和重视。
 
  (二)养老服务金融:多方因素制约,需求和供给不匹配
 
  1.国民财富积累有限,制约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实现
  养老服务金融的目标是满足全体国民更高水平的养老需求,这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但其发展的必然前提是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财富积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相对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实行的是长期的低工资制度,农民的收入也十分有限,长期内没有积累相应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资逐步市场化,我国经济社会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尽管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催生了相当大一部分高收入群体,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长期处于高位,更大规模的国民收入尚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其有限的财富积累极大地限制了养老服务金融需求的实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潜力的发挥。
  2.产品设计存在偏差,影响养老服务金融有效供给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养老储备意识开始增强,出现了养老服务金融需求的产生,从而推动了近年来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出现,但总体来看,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足。一方面,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养老功能名不副实,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日渐认识到老年人养老金融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从本质上来看,现有养老金融产品没有实现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导向,大多数金融机构只是在“养老”的旗帜下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中长期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匮乏,养老长期投资难以发挥,从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供给来看,跨市场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期限普遍较短,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平均为163天,基金行业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多属于开放式,信托业的养老金融产品则通常采用3+N的模式,保险系养老理财产品封闭式以1-2年为主,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的中长期产品匮乏的事实。
  3.养老金融素养滞后,阻碍养老服务金融积累和消费
  除经济基础之外,养老服务金融实现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国民有相应的养老储备意愿和能力,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国民的养老金融素养相对滞后。一方面,养老金融储备意识不足,抑制了养老财富积累,尽管目前我国储蓄总量位居全球首位,但国民的储蓄目的却并不是只是养老,其中子女教育、医疗等占据着重要内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数量还不太多;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专业认知有限,限制了国民养老财富积累和消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也迅速发展,对广大居民的影响也逐步加强。但总体来看,广大居民的金融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于金融政策法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等尚未形成良好的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国民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
  4.市场监管存在不足,扰乱养老服务金融正常秩序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养老服务金融的专门法规,现有的制度规定也主要零散分布在各个部委出台的各种支持养老服务业、保险业等政策之中,相关监管机构也没有出台专门的指导规定,对其业务范围、从业机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等内容进行界定和规范,从而导致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有所缺失。在此情况下,由于老年人金融知识缺乏,风险意识不足,加上近几年,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而现有监管体系对非法融资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一些非法机构以养老理财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导致了国民养老投资理财受骗事件逐渐多发,扰乱了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养老产业金融:不确定因素增加,机遇与风险并存
 
  1.社会资本存在非理性预期,养老产业金融风险亟需防范
  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风险是未来五年金融行业的主基调。2018年3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等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法规。这意味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控,“强监管”是今后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从养老产业金融来说,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鼓励PPP、地方政府养老产业专项债、商业养老保险等各种金融手段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是政府政策重点鼓励方向。但金融工具的杠杆性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放大产业风险,引发企业危机。
  2.项目管理规范性不足,养老产业金融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作为PPP项目的重点投资领域,近两年大量的养老产业PPP项目入库,单从具体发展来看,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项目执行规范不清晰等问题屡见不鲜,2018年4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对核查存在问题的173个示范项目分类进行处置,其中涉及到养老项目8个,被处置原因大都是项目融资未落实、项目未落地和合同尚未签署等项目推进搁置问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