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银行如何发力养老金融蓝海?
作者:   来源: 和讯名家  2021-07-15


  现有养老金融产品没有实现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导向,市面上大多数养老金融产品还只是打着“养老”名头的大众化金融产品。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商业银行要积极融入养老行业,感知客户需求,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新闻背景: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

  20215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从年龄构成看,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亿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老龄化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2022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有关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比重超过14%,则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2年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

 

  存在的问题: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均衡

  养老金融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类,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领域,进一步又分为六个方面:养老金制度安排、养老金资产管理、非制度化养老财务管理、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养老产业投资、养老产业融资。

  (一)补充养老金比重仅为20%

  养老金体系三支柱包括,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由政府主导;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由雇主主导的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个人主导自愿参加。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以第一支柱为主导,二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严重不足。截至2019年末,我国三支柱养老金合计规模为7.1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7.89%。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规模5.62万亿元,占比高达79.15%,第二支柱年金规模1.48万亿元,第三支商业养老保险仅为0.7亿元。补充养老金占总体养老金的比重仅为20%,占GDP比重不到2%,大部分城乡居民退休后的养老保障只能依靠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亟待均衡发展。

  (二)养老服务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受到需求端对养老金融的认知限制,真正具有长期投资、养老性质的养老金融产品很难获得客户认同。因此,从本质上来看,现有养老金融产品没有实现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导向,市面上大多数养老金融产品还只是打着“养老”名头的大众化金融产品。

  目前来看,尽管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各行业都积极投身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供给中,但总体来看,发行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数量较为有限,而且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也较为严重。此外,养老服务金融作为提供全生命周期养老储备和消费的金融服务,在推广过程中,没有针对这类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形成更加科学、专业的顾问服务,缺少类似国外的智能投顾类服务项目的同步跟进,从而影响了养老服务金融供给的有效性。

  (三)养老产业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

  由于受到养老金收入偏低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加之养老产业的回报率不高,目前资本对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还不太高。此外,现有的存量养老产业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依然存在着盈利难、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多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要围绕养老需求和产业特点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

 

  发展机遇:特色养老金融商业银行新商机

  (一)政策助力商业银行加快布局

  近年来,国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各级政府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养老产业实现了从行政型向市场型、从福利型向经营型、从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的态势。配套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也陆续出台,养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快布局养老金融业务。

  (二)补充养老金制度蕴育商机

  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覆盖面更广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补充养老金制度有望进一步推行。

  养老金融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一片蓝海,蕴育着巨大的商机。围绕着养老金的开立和运行,权益账户管理、投资理财、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将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要利用现有的居民养老信息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和客户关系管理,满足客户个性化养老需求,实现养老金客户贡献最大化。

  

  (三)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大

  未来,商业银行在构建具有增强养老保障、满足养老消费、服务养老投资等三大功能的养老金融体系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和人才投入,有针对性的满足老年人养老金融需求,打造有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支持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养老型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养老金融产品,依法适当放宽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老年人申请贷款的年龄限制,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四)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将多样化

  现阶段,商业银行老年客户的金融资产仍然以储蓄存款为主。但随着客户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储蓄存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会持续减少。随着6070后逐步进入退休年龄,这一年龄段中大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了将个人资产在包括储蓄存款、国债、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以及新兴资产形式的配置结构,即使年龄增长也不大可能将储蓄存款作为单一的金融资产保有形式。

  商业银行要认识到这一变化趋势,提前布局,适应个人客户资产配置多样化,开发更为多样化和适老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对策建议:数字化助力养老金融

  (一)线上线下一体化聚焦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数字化时代,相对于年轻客户,老年客户对银行网点及人工服务有一定的依赖性和认同感。因此,商业银行要利用好现有网点资源充分发挥网点优势,满足老年客户对金融理财、健康医疗、出行购物等多方面的养老需求。积极打造智慧养老网点,实现“线上+线下”、“人工+智能”、“金融+非金融”的有机融合,延伸养老金融服务内涵,助力构建全方位社区养老生态圈。

  一是聚焦涉及老年客户和高频业务的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客户在接受金融服务时遇到的突出困难,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二是将银行网点作为老年客户享受非金融服务的场所,围绕老年客户“医、食、住、行、娱、情、学”等养老需求,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加强与各类机构合作,实现医疗、康养、旅游、教育等不同业态跨界融合,满足老年客户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三是利用银行网点向老年客户提供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服务咨询,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讲座,向老年客户宣导反假币、防诈骗、防范非法集资、远离网络贷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一方面让老年客户了解养老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手机银行等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提高老年客户风险防范意识。

  (二)消除“数字鸿沟”推动养老金融适老化

  金融服务加速线上化,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可以完成绝大部分银行业务操作。但是,智能手机却有可能成为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

  商业银行要开发上线字体更大、常用功能优先展示,具有语音识别和一键求助功能,更加方便老年客户使用的老年客户专属版手机银行,消除“数字鸿沟”。此外,商业银行还要在线上渠道开辟养老服务板块,提供养老金查询、企业年金查询、养老投资规划、养老金转账、健康咨询、远程医疗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根据老年客户的实际需求,优化适老化服务流程,提升从业人员的适老化服务意识、提高适老化服务水平、完善网点适老化硬件设施配置。

  (三)借助金融科技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商业银行要积极融入养老行业,感知客户需求,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采集和分析老年客户特征和个性化需求,提高养老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结合养老行业特点,兼顾效率公平,发展多样化固定收益型、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年金、个人账户型等养老金融产品,增强养老金融产品的专业性、适应性、普惠性。

  二是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对接养老金融新需求,形成养老服务新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比如,建行就以住房租赁平台为依托,通过建信住房、建信养老、建信人寿等子公司之间的合作,推进“住房+养老+保险”融合发展,较好地满足存房养老、租房养老等需求。

  三是加强总分行、境内外、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联动协作,通过对集团内部银行、保险、理财、资管、金科等各业务领域合理的职责分工、流程设计、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实现养老金融服务从资金募集、产品研发到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的闭环运营。

  四是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成果,建立全面主动的智能风控体系,提升智能化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存量养老金资产非标转标、回表、风险资产处置等工作。

  (四)数字化经营融入养老生态圈

  运用数字化经营理念,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优化业务流程,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养等全领域、全链条养老社会场景,助力养老产业发展。

  一是整合养老产业各方资源,通过与服务提供商、投资运营商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全方位、高层次合作,形成涵盖老年医养、老年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出行等诸多环节的完整养老产业链条。

  二是在机构端赋能,开展对公、机构条线协同,以智慧政务、养老产业联盟等形式,整合养老服务链条上下游资源,以养老信贷产品、养老产业基金等形式,创新多元化养老产业金融服务。

  三是针对养老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扩大养老产业融资抵质押物范围,支持基于专用土地和设施的抵押贷款,以及基于应收账款等权益的质押贷款。同时,通过对接政府端数据,优选客户丰富项目储备,以中央或地方重点支持企业/项目为基础,对养老产业实行信贷白名单管理。

  四是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为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境内外上市及并购重组服务;积极推动智慧养老型企业科创板上市。提供养老产业专项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承分销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