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养老问题的新思路
作者:   来源: 金融时报  2021-08-25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横空出世,让养老话题又成为行业的焦点。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老年人的数量占到了18.70%,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占到了13.5%。据了解,在2020年到2050年这段时间里,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同步显现。

  毋庸置疑,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样满足民众老有所养的需求,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

  目前,我国人口养老有三大途径:第一靠社保、第二靠企业年金、第三靠个人养老。从养老构成上来看,社会养老是基础保障,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口老龄化挑战之下,基本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加,而企业年金覆盖面目前又很窄,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人依靠的是第三条途径,也就是要靠自己的“钱袋子”准备养老金养老。在未老之年,如何填满自己的“钱袋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当下,老龄化人口的趋势导致养老保障需求增长旺盛,也带动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广阔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参与。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平安养老、太平养老等9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这些公司中,八成资本来自保险资本,形成了保险资金“一股独大”的局面。从整体社会治理布局来看,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制度化、长期化的养老安排,亟待探索出一条新路,而设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就是探索之一。

  公告显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金超过111亿元,股权结构较为多元,以便于统筹不同资金来源。与现有的保险系资金打“主擂台”的养老公司不一样的是,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投资方主要是以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以及资本管理公司为主,合计持股比例高达71.29%

  为何拟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股权组织形式?

  首先,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满足个人和家庭在保障、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很小,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提升整体养老保障水平的客观需求,以及对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其次,从公司的业务范围上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除了经营其他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外,业务范围拓展了两项新内容,一是“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二是“保险兼业代理”。而以理财公司为主的股东性质,决定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一旦成立,很可能通过银行理财、资本市场业务来推动储蓄资金向养老产业的转化,开发和推出标准化的养老金融产品。理财子公司可依托母行资源,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并通过示范引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第三,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是低于1年期限的银行存款以及房地产,结构不够健康。集纳了银行客户资源优势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试航,可以把一部分储蓄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直接对接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供个人养老产品,优势非常明显。这样做,不仅解决未来养老的问题,同时也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

  显然,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要给养老问题注入新的内涵。从社会治理层面思考养老市场和养老金问题,努力构建养老的社会体系,解决养老产品不充足,多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养老要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