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天津金融服务“适老化”调查
作者: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2021-08-25


  天津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111日零时,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00.27万人,占21.66%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04.57万人,占14.75%。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何满足,哪种模式能真正打动老年人的心,是全行业都应思考的问题。

 

  数字化边缘

  很多人可能很久都没去过银行网点了。当新金融记者走进南开区某银行网点时,放眼望去,大厅中零星的几名客户里,大多是银发老人,或在柜台办理业务,或坐在椅子上排队等号。其中,一位老太太正情绪激动地跟客户服务经理交涉着。原来,这位老太太想从该行转账200万元,但对于转账过程,她希望先将现金取出来,再亲眼看着钱存进另一账户。而客户服务经理表示,大额现金支取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登记,无法现场立即操作,但老太太却仍然存有疑问:“我的钱,为什么取出来看一眼都不行?”

  事后,上述客户服务经理王垣(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她看来,当前老年人到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转账,但就在这些基础业务操作中也常常遇到阻碍,比如沟通困难、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填单时看不清等。“按照规定,用户在使用机器或手机办理业务时,银行人员不可以代客操作,而在指导老年用户使用系统时也往往比较困难。”

  另一家银行网点中,客户武阿姨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碰了壁。这位阿姨带着存有50万元的该行储蓄卡前来,希望购买一款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但客户服务人员表示,该款产品需要次日上午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抢购,因为额度有限,可能还要“拼手速”。武阿姨拿着银行人员给出的手机银行操作说明还是犯了难:“买个理财怎么那么难?”

  近年来,一些事件让人们逐渐发现,不少老年人似乎已被遗忘在数字化社会的边缘。

  湖北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被告知只能使用电子支付,不接受现金;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激活社保卡;“熊孩子”蒙骗奶奶进行人脸识别,盗刷5万元买游戏装备……

  特别是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一边是中青年享受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另一边是老年人饱受支付、看病和出行方面的困难,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数字化鸿沟”。

 

  聚焦“人性化”

  202011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大家不难发现,上述高频事项最终都离不开支付、转账等金融服务,因此也有人说,金融服务的“适老性”,是银行数字化转型题中应有之义。

  中老年群体究竟需要哪些金融服务?

  在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的一次调查中,转账汇款、网点查询、投资理财是老年群体手机银行功能渗透率的前三位,其余比较重要的需求,则是转账记录查询、客服和生活缴费。

  不过,新金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天津老年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数字化需求,与出行、购物等相比,有明显不同。

  今年64岁,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魏女士告诉新金融记者,自己还算是比较跟得上时代的老年人,平时画画、跳舞、写字、打乒乓球一样都没落下,出门买东西也都是使用手机支付。

  可唯独有一样,就是购买理财产品。魏女士退休前一直从事会计工作,“理财方面还算知道一点,以前也经常购买理财产品,那个时候网络、手机没这么发达,都是直接去银行柜台办理,还要签订纸质的合同。”

  大概3年前,购买理财产品时,已经不必须要纸质文件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在手机上下个APP或者直接在银行的机器上就能够购买。”当时,魏女士根本不会下载APP,也觉得麻烦,索性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银行机器上完成了操作。

  几个月后,魏女士再去银行的时候,电子机具出现故障,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使用了APP。“全程是工作人员帮我一步一步点开,告诉我每一步是干什么的、什么意思等,最后由我来确认。”自那以后,每次要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魏女士都要亲自去一趟银行,“也不用拿号,就是让人家帮我在手机上购买。”

  其实,在看了工作人员的几次操作之后,魏女士也大概了解了步骤,“要说自己在手机上买吧,估计也没问题,但是还是担心操作不当,有个懂的人在旁边看着还是比较放心,所以我还是每次都去银行。”

  虽然去银行和手机上办理所需要的时间天壤之别,但是在魏女士看来:“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反正有时间,还是去银行比较放心。”

  像魏女士一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我们之前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习惯排队在柜台存钱取钱,并不是因为不会用ATM机或者网上银行,而是他们对数字化的东西不放心。”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表示,“一些老年人认为,去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才安心。如果用手机操作,我的钱最后去哪儿了?会不会弄不好跑别人那儿去了?老年人会有这样的顾虑。”因此,提高老年人对智能系统的认知水平,也有助于老人主动接受数字化金融服务。

  也就是说,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营业网点,提高“人性化”比单纯提高“自动化”,能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天津市的许多金融机构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比如,天津市招商银行所有网点入口处均在明显位置公示无障碍服务电话,网点内配有带靠背的爱心专座,开设“爱心窗口”为老年客户提供快速办理业务的服务便利,并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宗旨,为办理特殊业务的老年客户提供帮助。同时,网点内还根据情况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急救箱、保温毯、轮椅等便民设施,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

  建设银行天津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林劲表示:“我们进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年轻人很多倾向于线上办理业务,老年人习惯线下办理业务,我们为了让全民享受到公平良好的服务,老年人线上完成不了的事项可以来我们智慧柜员机上办理相关业务,智慧政务特色网点都有相关的业务培训,我们所有的网点都有智慧政务,目前全市有网点200多家,600多台智慧柜员机,满足全市老年人的业务需求。”

 

  “适老化”改革

  新金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金融机构的“适老化”服务,除了要注重“人性化”,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不可否认,老年人依然是使用现金的主要群体,现金流通质量与老年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据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介绍,其已和包括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交委和市人社局在内的29家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对涉及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相关主体进行定期通报。在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上,形成跨部门协同、多部门联动的高压态势。

  与此同时,人行天津分行组织辖内46家商业银行的2375个网点,主动深入社区开展残缺、污损人民币集中收兑工作,已收兑残损币189万余张,合计金额3317万余元,全额兑换率达到99.88%。同时,为增加老年人纸硬币兑换途径,天津市自助硬币兑换机布放数量已达到112台,同比增长62.32%,硬币自助化服务水平在直辖市及全国省会级城市中居于前列。

  “其实很多想法通过科技已经可以实现,关键就是我们要转变观念。”张宝义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以往金融机构对老年人这部分客户群体没有足够重视起来,服务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如今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成为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那么未来银行需逐步推进“适老化”改造,这也将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科技发展是服务于人民的,不能让一部分人受益了,却给另一部分人添了麻烦。各类人群都得到便利,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初衷。”

  前不久,中国银行就结合天津实际,对手机银行APP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推出了两种适老版本,大字体,大图标,支持语音交互,不仅页面简洁流畅,还能定制常用功能。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金融“适老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金融机构而言,真正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解决老年人的困难,发现自身服务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改变促进落实,才是切实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水平的长久之策。

  记者后记:

  近年来,很多人对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感到欣喜,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智能设备的高普及率感到惊讶。但显然,在涉及金融服务时,国内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就显得慎重许多。

  这或许是因为以往国内金融机构,更多地是提供标准化服务,忽视了对老年人金融需求的特殊性。比如,中青年愿意承受一定风险,将银行存款变为银行理财或权益类基金,而老年群体显然对定期存款、国债更情有独钟;中青年较为容易地接受了电子机具和银行APP理财,而老年群体依然认为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才安心。

  这无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也需要针对失能失智等老年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服务办法。

  毫无疑问,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革提高了银行运营成本。但换个角度看,目前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300万,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亿。对金融机构来说,谁能真正站在老年群体角度,提供适合该群体的金融服务,无疑会从“银发经济”这一赛道脱颖而出,在未来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