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的商业养老保险亟需上位
作者:   来源: 《保险文化》   2017-08-07

  商业养老保险仍处停滞阶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养老面临着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1.5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0.8%。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未来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最多达到4.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最高将达到33.79%。
  虽然市场对商业养老保险充满期待,保险从业机构也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了创新,如以房养老、养老社区等,但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并不理想,仍处于停滞阶段。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2016年,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包括各类在被保险人年满55岁后向其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积累保险责任准备金约1.9万亿元;有效保单件数6140万件,有效承保人次6532万,不到我国总人口的5%。
  资料显示,国外(美国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整个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里大概50%,即使是养老年金保险,占比也超35%。
  
  第三支柱亟需上位
  
  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要求建立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以增加积累的养老资产。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支柱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所谓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就是俗称的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的有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养老体系中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不堪重负,替代率进入下行周期,制度赡养率逐渐提升、参保人员缴费比例不断下降、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以及基金的当期结余减少,基本养老保险面临可持续发展压力。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发展缓慢,短期内难有起色。由于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替代率持续下行和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基本缺失,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是填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最重要的补充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与第一、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商业养老保险强调养老保障中的个人责任,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养老负担,且不存在财政压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次,参与机制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投保人可以自由决策,不依赖于企业,有利于扩大其覆盖面,更有效地保护老年群体。再次,可以充分体现激励性。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根据精算平衡原则定价和确定保险给付标准,具有多缴多得的经济激励机制。最后,运行机制灵活有效。商业养老保险能提供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好地适应目标人群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深度、密度、资产总量都不足,不能够解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的保障程度低、效率低的问题。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出台了,但是落实不到位。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要开发多层次的保险产品和多种形式、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来支持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建设。此外,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还要加大保险资金的同步运用,在养老社区和养老设施的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有内部外部两方面原因。行业内部因素主要分为三方面:
  1.技术短板。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期限非常长,个人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以后,交给保险公司,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变化,对精算技术要求很高。
  2.人才短板。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非常强,这些技术既要靠人去掌握,又要靠人去开发。
  3.规制短板,尤其是监管部门,尽管努力探索对长期风险监管的规制,但探索需要一个过程。
  从现实来看,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个人养老年金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在产品设计定价上比较保守。这种保守当然对于稳健经营,对于防控风险有积极作用,但是保守的另一面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就显得不够了。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商业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养老生活费用保险这一小块上,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机会和余地都比较小,对于保险人而言也意味着将风险都集中在一块,这就给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从业机构应该注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的专业化,从而使经营商业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能够分散掉一部分的经营风险,以此来保证日常经营运行活动的稳健。
  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集中在认知和政策方面。虽然中国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元,但是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低收入的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从整体来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能力也还不够强。政策方面,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沉重,挤压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造成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失衡。同时,税收优惠政策缺失,目前中国对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养老保险在积累期的投资收益以及养老金的领取三个环节都没有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激发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利用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来撬动商业养老保险这个大市场。
  
  商业养老保需顶层设计、多方给力
  
  作为人口大国,要想实现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明确发展定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提升供给效率,构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框架。
  关于监管及政策支持方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表示,应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开绿灯,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充分实现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除了国家可以发行面向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特种国债,还应该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等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支持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康复及医疗服务机构,支持商业养老保险资金成为绩效稳定蓝筹股的重要财务投资者,支持有条件的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进行全球优质资产配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