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养老金投资运营,能否安放一代人的“芳华”?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8-01-09

  芳华已逝,岁月静好。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3亿,养老需求日益凸显,行业供需矛盾亟待解决,如何安放2.3亿芳华,成了政府、大众和资本机构广泛关注的话题。
 
  1养老金投资交首份成绩单,2017年底达到5%以上收益率
 
  1月3日,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汤晓莉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研讨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已有九省和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投资金额为4300亿元,从目前收到的财务报告来看,2017年底达到5%或者超过5%的收益率是不成问题的。此外,汤晓莉表示,除了现有九省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委托投资合同之外,另外还有西藏、甘肃、浙江、江苏等地区也开始筹划委托投资运营,料可增加的投资金额大概为1500亿元。至此,13省投资额将增至5800亿元。汤晓莉认为,第一年作为“打底年”,社保基金理事会采取了审慎的投资原则,并没有很激进地大量投资股票市场。同时,从和委托省份的交流来看,委托省份对当前5%的收益率不是非常满意。对此,她表示:“在基金的安全和基金的高投资回报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权衡,不可能既要社保基金理事会做到万无一失,又要特别高的收益率。”
 
  2022年不到2个缴费者养1个退休者
 
  1月3日,《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超过两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者,而到2022年则不到两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退休者。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小口径”(不包括财政补助)测算,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缺口”将不断扩大。《报告》测算,2018年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2561.5亿元的缺口,到2022年这一缺口将达5335.8亿元。具体来说,根据《报告》测算,2018年-2022年,广东、北京等东部高积累省份基金规模继续升高,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结余耗尽风险加大,收不抵支省份数量将维持在13到14个。到2022年,甘肃、浙江、江西、上海、新疆兵团、河北、青海、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11地的基金可支付月数都将不到3个月。
 
  3养老金第三支柱前景可期
 
  巨大的养老压力下,养老金第三支柱被“寄予厚望”。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包括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账户中目前还缺少成熟的金融产品。那些掌握在个人手中的、闲散的养老资金谁来管理,成为许多中老年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关注重点,被视为养老金融的下一个风口。
  目前,很多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大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市场上中长期产品匮乏,缺乏养老特色,无法真正帮助客户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中国居民主流的养老观念仍是通过自身储蓄或家庭养老,商业养老意识较为淡薄,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也非常低,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养老理财市场的发展及产品的多样化。因此,探索“互联网+金融+养老”的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更为全面地了解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等信息,分析出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满足养老金资产配置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养老金产品及相关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或将成为未来第三支柱金融产品创新的趋势。
 
  4300亿养老金投资运营,“收不抵支”有救了?
 
  朱铭来认为,养老并不是全社会的普遍危机,对于健康老人并不是特别地可怕,最严重的是那些有慢性病的,需要护理的,尤其是低收入的不健康老人。1月3日,《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超过两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者,而到2022年则不到两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退休者。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小口径”(不包括财政补助)测算,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严重的“收不抵支”,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缺口”将不断扩大。在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之下,中国养老金改革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养老投资运营正式启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汤晓莉表示,目前,已有9省和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投资金额为4300亿元。西藏、甘肃、浙江、江苏也打算加入,将新增资金1500亿元。养老金投资运营能否填补“收不抵支”?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才能实现“老有所养”?
 
  养老需要长线投资
 
  世界卫生组织称,到2050年,中国内地65岁以上退休人口将从2010年的1.1亿增至3.3亿,老龄化速度比许多发达经济体快得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堪忧。若不计入财政补助,《报告》测算,2018年全国当期结余将出现2561.5亿元的缺口,到2022年这一缺口将达5335.8亿元。具体来说,根据《报告》测算,2018年-2022年,广东、北京等东部高积累省份基金规模继续升高,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结余耗尽风险加大,收不抵支省份数量将维持在13到14个。到2022年,甘肃、浙江、江西、上海、新疆兵团、河北、青海、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11地的基金可支付月数都将不到3个月。怎样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汤晓莉说:“我觉得方法无外乎是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把我们已经归集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搞投资运营,实现钱生钱。”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养老压力,一是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额度,二是使养老待遇水平保持稳定,三是进一步扩大投资,这正是突破所在。”不过,朱铭来指出,目前,中国很多金融产品都是中短线的投资,往往在5年以内,而“真正的养老金投下去是10年、20年的长线投资”。针对长线投资的不足,朱铭来认为,股票市场上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一带一路”等项目都需要长期稳定的投资,是不错的机会。“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同时,把它们作为养老保险的投资对象,既创造了比较好的资金来源,同时对稳定金融市场也能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朱铭来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是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的第一个整年。汤晓莉表示,第一年作为“打底年”,社保基金理事会采取了审慎的投资原则,并没有很激进地大量投资股票市场。从目前的财务报告来看,2017年底达到5%或者超过5%的收益率不成问题。
 
  第三支柱不是简单补充
 
  面对养老压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建立起了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其中,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日益发展壮大,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与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第一支柱)和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职业养老金制度(第二支柱)不同,个人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可个性化地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据了解,美国的第三支柱发展最为成熟,截至2016年末,美国第三支柱资产达7.9万亿美元,占三支柱养老金的30.3%,是第一支柱的2.8倍。在中国,第三支柱发展的新起点可以追溯到2014年。这一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并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第三支柱不应只是成为额外增加养老金积累的简单补充,要承担起一定基础保障功能,加快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支柱,尽快形成一支新的安全稳健的国家养老储备资金,才能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和第二支柱覆盖率的短板,形成稳固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朱铭来指出,中国在第三支柱发展上有天然的优势。“中国人有存钱养老的意识,这是与西方养老模式最大的差异。关键是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如何有效地和储蓄结合到一起,另一方面要抗衡长寿的风险,通过买养老保险的方式,把长寿的风险化解掉。”在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看来,未来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方面,要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关键是突破保险、基金、银行储蓄、不动产等各自封闭的格局,在超级层面统筹规划,而不要论行业给政策。截至2016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为2.3亿,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
  朱铭来认为,养老并不是全社会的普遍危机,对于健康老人并不是特别地可怕,最严重的是那些有慢性病的,需要护理的,尤其是低收入的不健康老人。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培养大量从事老年护理照料的服务人员,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人力资源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朱铭来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