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休干休 > 动态
加强军休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   来源: 中国军休网  2016-12-06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北京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创建无愧于时代的大民政文化的目标任务。军休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政文化的重要构成,是军休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研究加强军休文化建设事关当前、涉及长远。本文从首都军休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剖析当前军休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挑战,并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军休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军休文化 是在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军营文化在地方的延伸和发展,与老年文化、社区文化紧密相关。军休文化承接历史悠久,体系建设初显雏形,发挥了一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随着国家和军队各项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文化强国、文化兴业战略的提出,军休文化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亟需进行文化创新,为军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一、现状 
 
  首都军休系统历来高度重视军休文化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自2000年率全国军休之先提出军休文化概念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民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军休系统大力加强军休文化建设,理论上进行研究,实践上开展探索,文化理念初步形成、文化组织基本建立、文化活动坚持经常,在推进军休工作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文化理念初步形成。文化理念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长期的实践中,首都军休系统始终坚持以军休人员为本,贴近军休工作实际、贴近时代发展要求,让军休人员沐浴先进文化的阳光,让文化养老日渐深入人心;始终坚持将军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纳入融入全局工作谋划,军休文化发展军休工作就发展、军休文化活跃军休工作就活跃、军休文化丰富军休人员休养生活就丰富的理念初步形成。 
  (二)文化组织基本建立。文化组织是文化建设的载体。首都军事领导机关多、驻军单位多,移交北京安置的军休人员职级高、党龄长、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经验阅历丰富、社会影响广泛,文化人才荟萃,文化资源丰厚。首都军休系统充分发挥军休人员优势,扶持各类植根军休人员、服务军休人员的文化组织,鼓励军休人员自创自办、自娱自乐。目前,全市相继培育成立了军休文体联合会以及军休艺术团、书画研究会、诗词协会、摄影协会等680多个群众性文体组织。这些组织在让军休人员动起来、跳起来、唱起来的同时,也让军休文化亮了起来。 
  (三)文化活动坚持经常。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表现。全市各级安置管理部门和服务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军休干部活动中心、军休干部活动站、军休干部活动室的自身硬件优势,充分依托所在社区活动设施、军营活动场所等外部资源优势,常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年仅全市性文体活动就超过70场次、参与人员超过3万人次,各区县军休办和各服务管理机构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军休人员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和比赛,基本达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满足了不同层次军休人员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二、问题 
 
  首都军休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军休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与军休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相比、与军休人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首都军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 
  (一)文化引领事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文化虚化”和“文化窄化” 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把文化自觉 体现在谋划军休事业发展上、体现在军休文化活动落实上、体现在服务军休人员实际行动上的紧迫感不强,文化建设驱动事业发展、事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进而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发展事业的良性互动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文化建设布局不均。从空间的分布看,区县间、单位间、部门间军休文化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军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推动军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从层面的分布看,军休人员的物质层面较为富裕、精神层面尚需提升,军休工作的制度层面亟需完善。 
  (三)文化依托载体单一。目前首都军休文化建设主要依托群众性文体组织、各单位活动设施和《军休之友》、北京电视台《晚情》栏目及各单位内部刊物等传统媒介,互联网、微薄等新兴媒介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发展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对外宣传的及时性、在场性不够,军休文化的辐射面不宽、感染力不强。 
  (四)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军休文化与军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文化服务总量不足、品质不高,活动覆盖不够、参与不强,精品力作不多、原创能力不强,基层文化队伍相对薄弱、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军休文体活动等同军休文化的狭隘认识较为普遍、文化研究欠缺,文化发展面临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工休人员角色失调、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现象偶有发生,文化引领军休人员养老、引领工作人员修身、引领军休事业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 
 
  三、对策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军休文化只有和时代脉搏一起同频、与社会文化一起共振,才能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加强首都军休文化建设是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文化强国、文化兴业的历史使命,是深化大民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军休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军休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应着力把握一个定位、围绕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一个战略、走出一条路子,以引领军休事业促和谐、建首善、创一流。 
  (一)把握一个定位——立足“三个服务”。首都地位决定军休文化定位。北京地位显要,军休使命光荣,军休人员特殊。首都军休文化建设要站位大局、把握全局,提高军休文化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三个服务”,即:始终坚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坚持为首都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始终坚持为移交北京安置的军休人员服务。军休文化只有立足“三个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才有公信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二)围绕一个主题——引领军休事业科学发展。军休文化是军休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要紧紧围绕军休事业科学发展主题,加强高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路径,理顺管理体制,畅通运行机制,健全制度体系,强化保障措施,实现发展愿景,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更加强烈的自信、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军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贯穿一条主线——践行军休文化核心理念。核心理念 是军休文化的灵魂。要深入践行以“忠诚、奉献、和谐、首善” 为主要内容的首都军休文化核心理念,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断丰富和发展军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反映首都军休人精神面貌、代表首都军休形象、引领首都军休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到认之以同、赋之以形、付诸于行。 
  (四) 实施一个战略——启动系列军休文化工程。文化工程是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抓手。要紧密结合军休工作实际,着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即: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深化理论武装、弘扬核心理念、构筑人才高地;实施文化孵化工程,聚焦文化智力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文化组织发展;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开启文化传承行动、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体系、实现发展愿景 。 
  (五)走出一条路子——走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军休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路径是文化发展的遵循。要因应时代发展、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军休文化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军休文化精华,加强传承体系建设,促进军休文化持续久远;要着力彰显军休文化特色,打造军休文化品牌、锻造军休文化人才,努力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文化建设和军休发展的优势,加快构建军休文化建设体系,在新的基点上开创军休文化提振军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要求,文化在推动军休发展、促进军休和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加强军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军休文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规律、发挥特色优势、强化整体合力,更好地服务主题主线、服务使命任务,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军休事业创新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