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休干休 > 动态
关于深入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者:   来源: 中国军休网  2016-12-07
 
  近年来,我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在市、区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积极帮助、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初步成效。2004年6月30日,南京市民政局在我区召开了全市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经验交流研讨会,会上区政府苏宇红副区长介绍了我区“强化服务管理,引入社区功能,创新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模式”几点做法,受到军休干部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为了使这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迈上新的台阶,这次区民政局利用总结今年和部署明年军休工作的机会,组织大家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这个课题再次进行探讨,很有必要。我想结合本所实际谈几点意见,供参改。
  
  一、要搞好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当前,工休人员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误认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就是要将军休干部交给社区,推向社会”;有的说:“有军休所的存在,就没有必要提倡军休工作社会化服务”;等等。这些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同志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的目的意义不大了解。它说明,要想深入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光有一般号召不行,而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扫除思想障碍,澄清模糊认识。否则,这项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要利用多种形式把上级关于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意图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弄清真正含义,端正思想认识,增强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的自觉性。
  在宣传教育中,要让大家明白:随着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地方政府安置任务逐批增加,服务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地方依赖中央、单位和个人依赖国家,国家负担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保障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提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正是确保军休干部合法权益,缓解军休服务管理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矛盾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在国家供养的前提下,借助社会的资源优势为军休干部服务。如:老干部用车,原中央财政拨给每辆车的经费无法保障老干部的车辆使用,从2004年元月1日起改发每人每月90元交通费,此后,老干部用车主要由社会的车辆来提供有偿服务,缓解了老干部车辆使用矛盾。事实证明,眼见为实。大家只要从道理和实际的结合上明白了意义、看到了实惠、知道了路子,什么抵触情绪也好、畏难情绪也好,就会迎刃而解。当然,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新的思想问题又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预见性,不间断地做好工作。
  
  二、要处理好军休所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
  
  有些同志往往把军休所服务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不解决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必须从深层次上加以回答。
  首先要明确,军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保障工作。社会保障的质量有赖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而保障方式则取决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回顾地方组建军休所20年的实践可以看到,军休工作都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变革,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改善而改善。无论是安置方式、住房保障,还是医疗待遇,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军休安置、服务管理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演变过程,揭示和遵循了军休工作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推进的内在规律。
  其次要明确,现行的保障模式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供给制的产物。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随着市场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保障模式已经不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为适应新的情况,军休工作的一些制度和政策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其保障方式、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尚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一些同志的“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就是不要军休所服务,将军休干部推给社会”的想法和说法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是否存在,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整个社会服务管理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发展状况,我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取消军休所建制。
  第三要明确,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提出和实行,既有适应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有自身寻求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这一改革,不是不为军休干部服务了,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不是要降低服务水平,而是要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不是把军休干部推向社会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优势,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让军休干部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将卫生医疗机构引进军休所,不但方便了军休干部看病就医,还解决了军休所配不了专职医生的难题。又如:将社区“万家帮”开通军休服务站,不但增添了服务内容,提高了信誉度,又方便了军休干部的生活。
  
  三、要针对军休干部需求,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谋发展
  
  目前,各地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这一改革上,摸索出了许多做法。比如,有的“走出庭院、融入社区”;有的“引入社区理念,建立军休社区”;有的“按照市场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走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有的“以现行模式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服务”。这些做法,都有一定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改革无论从思想准备还是从具体实践,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都还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结合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这项工作中,有两点必须注意:
  第一,军休干部的需求,是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军休干部需求搞“社会化”服务就毫无意义,也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在筹划和开展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时,从一开始就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摸清军休干部希望社会帮助些什么,尔后再看看社会上有些什么资源可以为我所用。这样做根基就牢。
  第二,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要因时、因地、因所制宜,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将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件成一件。千万不能一轰而上、毛手毛脚。为稳妥起见,可先作些试点,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定下来推广。同时也不能做表面文章,一说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就什么工作都往上贴,好象什么都是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了。但不管怎么说,态度要积极,求稳不是不动,要勇于探索。
  前阶段,我区引入社区服务功能,在全市率先开通了“万家帮”军休服务站,各军休所与卫生医疗机构建立了“社区军休卫生服务站”等社会化服务项目,深受军休干部的欢迎和好评。下一步要加强管理,在巩固前面所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发展情况,逐步搞好住房和集中院落的物业管理,积极稳妥深入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
  
  四、要加强调研指导,保证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是一项新的工作,尽管已经起步,但只能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尤其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实施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能够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迈出新的步伐。
  那么,当前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在哪些方面应引起领导关注呢?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推开后,基层军休所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下一步如何发展等,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总结,精心指导,以推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对已取得成效的“社会化”服务项目,要督促检查,加强管理。如:卫生医疗机构进军休所,方便了军休干部看病就医,深受军休干部的欢迎。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一面。比如:加强医疗费用的管理,就需要上级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措施,经常督促检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使有限的医疗费用发挥应有的效应,确保老干部看病就医不受影响。
  第三,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是军休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作为领导机关,要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使基层单位行有方向,动有目标,便于实施。
  军休工作作为党和军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始终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国家、军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军休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也在不断推进。面对日趋繁重的军休安置、服务管理任务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各级主管部门应注重调查研究,对军休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探索研究力度,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当前需要调研的课题很多,比如:对新时期军休工作的地位作用、内涵外延作出新的概括;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交织期间军休工作的特点规律作出新的归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休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新的判断;对今后一个时期服务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最终走向作出新的展望。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运用典型引路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军休工作的思想、制度和做法的全面创新,使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不走歪路,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军休工作涉及各个部门,牵动千家万户,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落实军休工作的重要任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就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军休所来说,一定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各级领导的指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上台阶、开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新路子作出新的贡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