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骗局高发 老年人轻信高回报损失超200亿
作者:   来源: 浙商网  2017-10-10

  日前,《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其中透露:超过95.5%的调查对象目前(或计划)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养老投资、理财。但是,超过30%以上的调查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部分人群受骗金额较高。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梨的研究表明,过去一年,中国家庭因被诈骗产生的损失总额或超3100亿元,而其中老年人受骗比例比其他人群更高,为7.9%,如此计算,约为248亿元。
 
  盯上养老院
 
  “我经常接到各种机构打来的电话,想和养老院合作。”北京大兴一家开办多年的民营养老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些电话无一例外,都是瞄准了老人的钱,联系我们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理财机构。他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理财机构拿着高利息来诱惑老人。”按照行业惯例,成功销售理财产品后,这些机构会提供一定的返佣或回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养老服务机构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为这些理财机构提供“渠道开放”。但是,不少理财产品是非正规或违规存在的,往往蕴含各种风险,甚至出现兑付问题。此前,北京青扬五洲旅行社推出旅游产品,旅行社收取款项后去投资盈利,再返还消费者押金。后因违规募集资金,并产生兑付问题,被北京市多部门叫停。记者了解到,青扬五洲旅行社违规筹集资金的对象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参与的老年人,投资轻则几万,重则上百万元。
  据了解,甘梨主导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与银行等机构合作,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了被调查家庭是否遭遇过诈骗以及受损情况,选取人群具有代表性,因而可以推算出全国家庭的情况。
 
  轻信高回报
 
  老年人是遭遇诈骗的“重灾区”,其受到诱骗的最主要因素是轻信“高回报”。青扬五洲违规理财一事的受骗老人表示:“我现在还有钱放在一些社会融资机构里,承诺是高回报。”当记者提示,是否会在案发前取出社会理财机构的钱时,该老人表示,“那利息就拿不回来了。”记者了解到,部分理财机构承诺利息超过10%。甘犁表示,调查了解到,骗子们最想骗的人是高净值的年轻人,但是往往,老年人会受骗“成功”。调查显示,在家庭遭受损失后,57.0%的家庭选择了“自认倒霉,未告知其他人”,仅有22.8%的家庭通知了治安管理机构。青扬五洲违规理财事件爆发后,几位老年人最初的一致表态是:“不能告诉儿女。”
 
  政府已加强监管
 
  由于绝大多数诈骗行为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实现的,因而,我国政府已从渠道上加强了监管。数据显示,收到的诈骗短信送达量从2016年第三季度1.9亿人,下降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700万人,同一时期的诈骗电话,从14.39亿下降到2.99亿。此外,有关部门也从电信和银行渠道上加强了管理,实时暂停涉案账户所有业务,及其名下其他账户的非柜台业务。2015年11月,监管部门对诈骗电话号码及其名下其他号码进行关停。2017年6月30日,实施电话实名制。根据规定,诈骗行为一经核实,可以定罪量刑,诈骗金额超3000元可判刑,超50万元最高可判无期,推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处3-10年有期徒刑。资金可追回。甘犁表示,2016年之后,由于政府的有效监管,诈骗信息逐渐减少,但是诈骗涉及的额度越来越大,因而受骗资金总体保持在3100亿元左右。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编著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1万元以上被骗人群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尤其是受骗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人群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占比高于其他人群。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