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起因保健品引发的投诉 投诉人都是老年人的子女
作者:   来源: 绍兴网  2018-06-2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掉进高价保健品“消费陷阱”事件频发。6月26日,记者从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局共接到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引发的投诉35起,而投诉人均为购买者的子女。
  治疗糖尿病、修复子宫肌瘤、延缓衰老、抗风湿……记者从投诉内容中看到,许多保健品的宣传资料往往夸大疗效,将保健品功效说成药物疗效,可“治疗”各种疾病。而老年人辨别能力较弱,花高价购买了保健品。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处理投诉时还有这样一个“怪圈”——花了大价钱购买的保健品老年人对其疗效深信不疑,子女投诉反遭父母埋怨。
  目前保健品销售方套路很多。通过“义诊”、听健康讲座、免费赠送礼品等手段诱骗老年人,以高出成本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购买保健品或医疗器械。营销人员抓住有些老年人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赠送鸡蛋、大米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去听讲座、“打卡”积分,再通过不断“洗脑”让老年人深信不疑。其次是打亲情牌。老年人惧怕孤独、渴望关怀,但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一些营销人员利用老人寂寞、失落的心理,施展“亲情攻势”,取得老年人信任,目的还是引诱其购买产品。
  “这些营销手段不仅使老年人的财产受到损失,还危害他们身体健康。”相关负责人说,有些老年人受到营销人员的误导,将保健品当药吃,不去正规医院诊断,从而延误了疾病治疗,甚至加重了病情。而许多保健品销售方给老年人集中授课的场所,还存在各种陷阱,让人防不胜防。诸暨曾有一位老人,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营销人员,造成三四十万元的损失;还有的人通过免费义诊,编造或夸大老年人的病情,利用老年人的恐慌达到销售目的。
  市场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说,目前类似投诉的调查、执法较为困难。如案件取证难,执法人员难以进入现场,营销人员对年轻人警惕性很高,有些根本不让暗访人员进门。其次,固定证据难。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保健品销售方在经营场所摆放的宣传资料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而夸大部分则是通过口头宣传,上当的老年人往往不配合调查取证,导致执法困难。如何让老年人不上当,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要用正确的方法,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多参加公益活动等,让自己的生活健康、充实起来,而不是依赖保健品带来的“健康”。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