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健康老龄化呼唤老年膳食保障体系
作者:   来源: 中华女性网  2017-04-27

  2014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每年,我国还将新增1000万老年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老年人的营养健康又是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环节。《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3岁,而人均健康寿命仅有66岁。如何缩短这10年的健康鸿沟,是实现国家健康老龄化的主要挑战。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围绕营养膳食对老龄化问题的改善提出看法和建议。
  “我们经常说这个老人不像70多岁,看上去年轻多了,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研究证据表明,即使同龄人,健康与否,生理年龄差距可以达到20岁。”在刚刚举办的“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雀巢研发中心的余恺博士分享了关于“生理年龄”的概念,并指出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在于让身体机能处于与实际年龄相应甚至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国家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赵文华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城乡发展不平衡,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病先老。”
  那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老龄人口营养与健康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呢?
 
  营养不良成老年人健康隐患
 
  2014年召开的国际营养大会提出: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要特别关注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士等人群的特殊需求。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低体重、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贫血等,也包括肥胖和超重等。
  而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强调要“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总体上得到改善,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营养健康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不同群体老年人的营养水平差异依然较大,膳食结构的不平衡同时带来了低体重、贫血的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双重负担;其次,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加剧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患病后尤其是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足高发,导致疾病负担沉重;最后,老年人对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水平较低、认识不足,近半数人群处于高风险状态,未来情况不容乐观。
  赵文华指出,营养是老年人生存和健康的基础,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中之重。目前,老年人日益提高的营养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不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何依据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来解决他们的营养需要,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膳食保障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基础。
  有研究报告,日本及瑞士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为1%,爱尔兰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与国外相比,我国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日本、瑞士及爱尔兰等国家。
  赵文华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低体重问题突出,75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体重率为10.1%,约为60岁~74岁老年人的2倍,农村75岁及以上男性低体重率达到16.2%。
  赵文华指出,“体重是检测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关键,‘老来瘦’未必好”。调查发现,体重持续下降的老年人比起保持体重或体重微增的老人来讲,生存率明显下降。
  另外,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达12%,75岁以上的老年人总体的贫血率达17.7%。同时老年人中的肥胖和超重问题同时存在。另外,从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是高血压,从患糖尿病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为18.8%,70岁以上老年人为20.4%。
  研究表明,营养有三大作用: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治疗,疾病的康复,并且维护身体多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营养不良对老年人健康及疾病康复等方面的影响与超重肥胖同等有害。因为营养不良会对机体造成持续性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给社会造成沉重疾病负担。
  而余恺博士介绍,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营养及膳食质量与健康老龄化关系密切。一项由欧盟资助的针对欧美39.6万60岁以上老人的大型研究项目表明,膳食质量指数提高10分,两组对比人群寿命相差两岁。“这个研究结论是,吃得健康,永远都不会太晚。”
  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显示,对中国人健康寿命影响最大的因素并非备受热议的环境因素,亦非疾病,而是膳食风险因素。
  “要保证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除了医生开出药物处方和治疗,我们需要更多地开出营养处方。”赵文华说。
 
  提高膳食质量,实现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指标
 
  近年,日本老年医学权威新开省二写了一本《50岁之后,别再粗茶淡饭!》告诉年长的朋友,吃得越清淡,老化就越严重。原因是老年人胃口变小后,三餐要是粗茶淡饭,热量和营养素就会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他指出,营养不足使得因心肌梗死、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变大,若高营养族的死亡风险是1,低营养族的风险就是2.5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雀巢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中国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研究显示,在居民膳食宝塔的11种食品大类中,中国60岁以上人群摄入量与推荐值差距最大的是奶制品和水果,二者每天的摄入仅有30余克,约为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的10%。
  赵文华告诉记者,从近年来老年人食物摄入量的变化看,我国老年人群膳食结构中,粮谷类平均摄入量已达到膳食指南推荐范围量,但是果蔬、奶类以及豆类摄入量依然偏低,而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均远高于推荐标准。摄入量不达标极易导致老人营养缺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比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岁。
  “要达到这个目标,膳食营养的改善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赵文华建议,老年人应每天摄入谷类及杂豆200克至350克,鱼虾及禽肉类食品50克至100克,畜肉50克,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300克,食用油20克至25克,盐不超过5克。而且,我国老年人油和盐的摄入量普遍超标。应提倡减盐减油。
 
  建立老年膳食保障体系,营养监测和膳食指导是关键
 
  据了解,为了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我国将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营养监测包括下列内容:不同人群的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变化状况;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贫血、钙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状况;超重、肥胖及营养相关疾病状况等。
  赵文华表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膳食保障体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共建、共创作用。从生活等多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赵文华认为下一步要从筛查、标准化的体系建设、行业标准、监测、评估来着手解决问题。她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广食品券计划,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援助法规体系,帮助低收入和孤寡老年人群,保障他们的营养需求;二是将老年人膳食的评价与指导干预纳入老年人的体检当中;三是鼓励企业开发老年餐和老年特殊食品,包括设立老年人的社区就餐点。她表示目前国家疾控中心已经着手开展社区老年人的膳食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干预。
  人们不可能永远年轻,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拥有更长寿命、更好状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