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理财产品难“养老”
作者:   来源: 华商网  2021-06-07


  近日,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引发广泛关注。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群将面临着财富可持续性的挑战,然而华商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养老理财产品难“养老”。

 

  老年人财富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截至2025年末,我国养老资金规模或将达到20.3万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老年人要靠自己做财富管理,为自己积累资产,保证自己老了以后有比较舒适的生活。”业内人士表示。

  “老年人在进行财富管理时,往往希望有稳定的回报,并且在市场好的时候,还能取得一定的收益。”上述人士表示。

 

  市场上少有“养老”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鲜见养老理财产品。在多个银行网点,对于养老理财产品,客户经理们也很少主动推介。在一家早已推出不少养老理财产品的国有银行网点,华商报记者询问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情况,客户经理表示,“现在银行没有这种理财产品”。另一家银行人工客服答复称,目前银行仍有养老理财产品,不过产品名称已不再使用“养老”字样。据西安一国有行个金部负责人解释,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不能含“养老”二字。下一步,若发行含“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必须获得监管部门认证。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受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清理名不符实养老产品,因此银行资管部和理财子公司已下架、更改含“养老”字样理财产品,不再突出“养老”宣传。

 

  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被下架

  业内专家表示,此前银行发行的一些养老理财产品,大多都是投资期限较长,风险较低,收益率相对波动不大的产品,并不能够跟养老需求契合。可以说养老只是作为噱头,这也是监管要求相关产品下架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出现的养老型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87.2%94.0%,资产投向集中于高流动性、短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缺乏竞争力,与现有普通理财产品的区分度不大,导致养老理财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

  “理财经理以前推荐的一款养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是3年,业绩比较基准在4.6%~5.5%,除了收益率高点,与其他理财产品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一位买过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的市民表示,尽管常去的几家银行都有提出养老理财产品,选择范围还比较多,“但产品几乎雷同,看不出‘养老’体现在哪儿。”

 

  老年人如何守好“钱袋子”?

  随着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业内人士建议,老年人理财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应考虑安全,以稳健赚取投资收益为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意外和疾病的概率变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急需用钱,所以不适合把所有的钱或者大部分的钱,都买锁定期比较长或者很难变现的产品。

  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谨慎购买。老人理财首选安全性高且收益高于定期存款的产品,如大额存单和国债,期限以1-3年为宜。这类产品的流动性会受限,提前支取会损失费用,因此可以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保证不同时期会有到期的产品出来,变相增加流动性。

  最后,一定要投入部分资金在保障上。除了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外,可以考虑意外伤害险和疾病保险,以增强抵抗意外及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把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李滨采写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