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山东:青岛线上线下齐努力破解老年人就医难
作者:   来源: 青岛市卫健委  2021-07-22


  七普数据显示,青岛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42649人,占20.28%,与2010年六普查数据相比,比重上升5.53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目前青岛全市综合性医院门诊老年患者占比50%—6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越发普及,老年人看病难现象日益凸显。

  “‘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让很多老年人有所不适,不会用手机挂号、很难看上专家号、人多排队体力吃不消、行动不便导致老年人就医存在多种困难,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营造‘舒适化’就医环境,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尤为迫切。”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卢成梁。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青岛市聚焦老年人反映比较集中的就医难点问题,出台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实施方案,列入挂图作战任务表,强化措施、完善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善医疗措施……如在医院入口设老年人“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签约家庭医生、“互联网+护理”“云医院”、健康科普进农村等,切实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感受。

 

  绿色通道来助力,老人看病更便利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门诊大厅12平米的电子显示屏格外醒目,“关爱老年人创建友善医疗机构”的公益海报每隔几秒就会出现一次。

  “大姨,您又来了,手机给我,我帮您找出健康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导医护士徐筱晴说。家住市北区海泊桥附近的老人沈志芳因腿部烫伤需定期换药,624日一早老两口又按时来到医院,“孩子忙没时间陪着来医院,每次来换药徐护士看我腿脚不方便,对我们特别关照,挂号、取号、就诊、拿药、缴费全程陪同,服务简直无微不至,有时候感动的眼泪都快流下来。”这是沈阿姨最后一次换药,病快好了显得格外激动。

  老年人就医首要需求是方便,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患者进入医院需要出示健康码,“对于没有手机没法出示健康码的老年人,我们为他们提供预检分诊审核卡,在经过一级预检分诊合格后,根据患者身份证、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填写卡片,当天患者凭此卡片可以在院内所有预检分诊处出示,无需重复登记”,市立医院东院门诊部主任时咏梅说。

  开辟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每天空出一定比例现场号源,提供网络、电话、现场等多个预约挂号渠道;每个窗口都有“老年人优先”提示并配备老花镜;设有老年人候诊专座、健康教育处方取阅处;门诊各楼层设老年人专用自助挂号缴费机,引进了共享轮椅、共享候诊椅、共享纸巾、共享充电宝、自助电子血压仪、自助体重称等设备;在候诊人员较为集中区域,利用闭路电视循环播放就医指导、健康科普知识、尊老敬老公益宣传等内容;医院还向社会公布两部服务咨询电话,为老年人提供咨询、预约就诊、预约检查、健康指导、政策宣传等服务,切实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除了硬件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医院还开展“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温水,一把搀扶”等一系列“暖心”行动;设置专职医辅人员及时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辅助挂号、缴费、取报告单、邮寄报告等服务;开设“晨间半小时”专家讲堂,专家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和最前沿的医学知识通过现场授课传递给候诊的老年人;做好住院风险评估,确保老年人就医安全。

  

  24小时在线,守护老年人健康

  86岁的刘奶奶,五年前因骨折做了内固定术,术后活动不便,很少能出家门。前段时间,刘奶奶患上了上呼吸道感染,未能予以及时的治疗,引起哮喘发作,晚上十一点多家属给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全科医生郑勇打电话寻求帮助,正准备休息的郑勇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老人家中,为老人检查并开药,之后在家庭医生团队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身体慢慢恢复。

  “作为家庭医生,我们会用‘显微镜’观察居民健康状态,会用‘望远镜’探究疾病影响。”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全科医生郑勇,他在患者就诊和签约的过程中,会主动给患者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并指导居民加入“健康服务群”微信群,居民有需求,随时都可以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

  据悉,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可享受一揽子健康服务:一个电话轻松获得健康咨询、上门服务;代预约大医院专家门诊及住院床位,将患者的病情用药及既往病史即时传送到医院转诊系统,出院后转诊回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再在网上查询住院期间检查诊断及专家制定的社区治疗方案,节省老年人就医时间,免去来回奔波之苦;每年一次免费查体,及时反馈并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大慢病筛查,重点加强医防融合慢病综合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患者在就诊中融入健康教育,着重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加强疾病、药物知识、政策宣讲等,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实行家庭医生、医保门诊统筹和居家医养签约“三约合一”一站式服务;全国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明确60项居家照护重点服务项目,开展登门“家护”“巡护”;国内首创由基层机构向患有“三高”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免费提供7种基本药物,费用分别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和财政专项资金承担。

  此外,为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开展“互联网+签约”服务,开发“三高共管”(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管理平台,实现三高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推送、辅助提醒等功能;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智能随访箱、健康查体车等智能化服务终端。截至2020年底,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921个,常住人口签约349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0%

  

  “云医院”连线,老年人“宅”家看病

  家住即墨区通济街道蓝家庄的刘大爷今年84岁,与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签订了大病门诊,需定期复查开药,2020年刘大爷家人得知医院上线了互联网医院,第一时间学会了操作并体验,到今年6月份,已记不清在互联网医院上进行了多少次复诊、开药。“老人患病,本来照顾就很忙很累,到医院拿药要费不少时间,现在在网上就可以看病,拿药,不用往医院跑了,真是太方便了,我还发动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体验互联网医院服务。”刘大爷的儿媳妇杨为宏说。

  青岛市积极推进便民惠民“四个一”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医院,优化网上就医和信息查询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导航、人工咨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就医服务与医疗机构自助挂号、取号叫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取药等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结合;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汇聚中医药特色突出的172家医疗机构;市民可通过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微、官网登陆电子地图,实现快捷搜索、精准查找,并一键导航,享受“一站式”中医诊疗便民服务。

  

  “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专业护理暖人心

  62710:30,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急诊科男护士刘得亮与臧爷爷预约好的上门更换尿管时间,刘得亮带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出诊箱,里面有导尿包、隔离衣、注射器、生理盐水等医用品,从家中准时出发,来到崂山区龙泽书苑小区臧运来爷爷家,这是刘得亮第6次为臧爷爷上门服务。

  臧爷爷今年80多岁,因前列腺肥大需长期留置尿管,每周一次尿管的更换成了困扰臧爷爷一家人的难题。臧爷爷女儿臧萍说“之前爸爸每次换尿管,我都要专门请假,和妈妈两个人开车或呼叫120急救车送至医院,取号、排队、换尿管,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刘得亮向往常一样,换完药叮嘱老人及家人护理的注意事项,“刘护士的用心服务让我们感觉像亲人一样,心里暖暖的,随着换药次数的增多,我都快从医学‘小白’变成‘小医学生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不仅为老年患者及家属省去了路途的奔波,降低转运的风险,还减轻了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这样的服务让臧爷爷的家人连连称赞。

  有许多像臧爷爷一样在家休养的患者同样面临着护理难、换药难的情况,“受基层护士专业、水平限制,部分居家的患病、失能老人在腹膜透析、PICC维护、造口伤口等专业护理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护理部主任王素云。经过调研和论证,4月份医院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将院内最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百姓家中。截至目前,已有316名患者进行了平台注册,累计接单服务46人次,其中老年人占比60%

  打破信息壁垒,居家养老不再难

  单纯依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线下服务方式,沟通难、效率低一直限制着服务的覆盖面。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费人工、耗时长的上门服务让原本就忙碌不堪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医生除了坐诊、定期健康巡护,还承担很多行政方面的工作,每天手工填报各种表格容易出错,我们也想给更多的老人建立更完整的健康档案,工作忙的时候经常要利用下班时间来完成。”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戚俊,这样繁复的工作,是她们的日常。

  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全市选取10个社区开展老年健康综合管理试点,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医养相融合的平台,开展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工作,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卫生健康服务和有偿或低偿的养老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居家医养需求。老年健康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打破了信息壁垒,为医养有效结合提供了保障。依托信息平台,医生可以随时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给出健康建议和护理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依据医生指导为老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健康管理师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科学的管理方案。

  健康科普送进村,老人受益乐开怀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当前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健康科普,可让老年人晚生病、少生病甚至不生病”,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綦斐。

  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灵珠山街道木厂口村的薛鉴华爷爷今年74岁了,身体很硬朗,“大毛病没有,小毛病若干”,由于平时很少生病,自我健康意识淡薄,“平时打开电视就是看个电视剧,健康类节目很少看”,听说624日下午“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知识进农村”活动邀请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尹心宝教授进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健康科普宣传,在家人的鼓动下早早的来到讲座现场。“尹教授讲的预防知识挺有针对性,以后生活中还真得注意,再有这样的活动我还得参加。”薛爷爷笑着说。

  青岛市自2020年开始推出“健康知识进农村”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组织市级大医院健康科普专家先后15次走进六个区市的偏远农村,开展义诊和健康科普,服务老年人5000人次;2021年青岛市将建设健康青岛健康科普资源库列入市办实事,推进“互联网+健康科普”,专门设置老年健康科普专题;开展市民“健康大学堂”建设,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态化教学活动;针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留守老年人多的特点,开设《健康大学堂》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今年底,青岛市50%以上的综合(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2年底,比例达到85%。“市区两级将进行持续督导检查,不定期抽查,促使医疗机构提升老年人医疗服务向标准化化、系统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卢成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