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当老年人遇上智能手机:“老朋友”们的“新问题”
作者:   来源: 澎湃新闻  2022-05-07

  被智能手机困住的“前浪”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从按键式的老年手机到轻薄时尚的智能手机,陪伴仲芳的手机铃声始终是这一首上海滩。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有这一声烙印着年代符号的铃声如影随形。仿佛时间没有如浪奔涌向前,一切都还停留在与科技发展无关的昨天。

  而铃声响起,也代表着她需要接通这个电话。

  她看来电显示的时候稍显吃力,虽然已经将字体调大,但还是有些看不太清。仲芳在包里摸索着什么,一点一点地探着,最后终于听见一声塑料盒与金属碰撞的清脆响声,那是目的达成的讯号。

  她找到了她的老花眼镜。待她戴上眼镜后再查看手机,屏幕早已熄灭,浪也静止。未接来电显示安静地躺在红色牡丹花的屏保上,等待一个蹒跚而来的老人。仲芳叹了口气,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只困扰过她一次,她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图1:仲芳因不会调手机音量而懊恼

  智能手机的音量键是长长的一条按钮,终于接通电话后仲芳焦急地上下按动着。

  “我听不清,这个声音应该怎么调大呀?”仲芳因为着急提高了声音。

  “以前用老年机看到绿色的按钮按下就能接听电话,现在换上智能机反倒有点来不及,我光练习划屏幕就练了很久,用指尖不行,手上沾着水也不行。”

  接打电话只是仲芳与智能手机“斗智斗勇”的一部分,真正让她为之捏了一把汗的是如何使用微信。

  “我才刚刚熟悉收发短信,现在却要开始弄微信,实在是太头疼了。”

  同样是绿色的对话框图标,但短信与微信的操作却千差万别。仲芳在问过孙女无数次之后终于记住了如何查看新消息,如何编辑微信消息发送。光是这两个步骤,她已经学了忘忘了学反复过数十次。

  她分不清聊天列表和微信通讯录,分不清群聊和朋友圈,分不清……记忆力的衰退成为了仲芳的阿喀琉斯之踵,面对着比短信操作复杂许多的微信,她看起来有些疲惫。图2:仲芳常常会在午后晒太阳时顺便翻看自己的手机短信

  仲芳的好姐妹曾力邀她尝试用微信打视频电话,“我朋友说还能好几个人一起打,我感觉很新奇,但我不敢,我怕按错键把手机弄坏。”

  仲芳对于未知操作的恐惧胜过走夜路遇见陌生人,孩子送给她的智能手机没能成为照亮她的月亮。

  仲芳的微信头像目前还是默认的灰色火柴小人,在色彩斑斓的互联网世界里,成为了那一块几近被人忽略的昏暗光点。

  “以前出门买菜,带上零钱就行,找的钱太旧了我还不想收。现在不一样了,无论小地方还是大城市都用上了手机支付,连买根葱都让我扫码,我是真的有点弄不清楚了。”

  微信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对于一贯只用现金和存折的仲芳来说,这一切仿佛都在扯着她的腿大步往前迈步,撕裂感来得很重。在仲芳的心里,对于把钱放进手机里这件事一直有些抗拒,她有点不理解这样看似“疯狂”的举动。图3:仲芳已经学会阅读微信消息

  “钱都没攥在手里,怎么就算给过了呢?”

  仲芳其实非常羡慕别人能够熟练地网购,她知道现在大家都爱在淘宝买东西,但支付宝的注册、绑定对于她来说又是一大难题。她盯着那块蓝色光标出神,终于鼓足勇气点开它,像是努力推开一扇沉重的大门。

  仲芳的手指在屏幕上颤巍巍地滑动,她眯着眼睛像是在寻找什么,原来是在找自己的手机号码。十一位的数字已经在考验她的记忆力,从通讯录切换到支付宝的这十余个来回里,她决定在攻克线下扫码支付这一难关之前暂且搁置她的网购计划。

  “实在是太复杂了,我弄不太明白。”

  赶时髦的老太太们已经沉迷于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天天用抖音记录自己的退休生活,同时也刷刷一些自己关心的话题,但仲芳并没有赶上这趟时兴的列车。

  智能手机于她而言与从前使用的砖头般的老年手机无异,甚至让她的生活变得有些别扭,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几近耄耋之年的她想要努力跟上这些现代科技的发展,但却无可避免地如孩提学步般走得艰难。图4:仲芳在看老伴发来的短消息

  仲芳的退休生活平淡如水,她不爱跳广场舞或是打麻将,唯一的爱好可能只有看看本地电视频道里上演的家长里短,还有去老家的田地里种些时令作物。

  从前一家人生活的老屋已经年久失修,瓦片散落到土地里,木梁和着风吹来的频率吱呀作响。仲芳在老屋旁另修了一个小房间放些种地的工具,里面也堆了不少收获的作物。

  “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对面的那座山我过去能从山顶滑到山脚。这里的空气很好,人老了还是应该回到熟悉的地方。”

  仲芳的眼里映着远山的茂绿,包里的手机再次振动着传来千里之外上海滩的浪潮。她做好一切准备,滑动按下接听键,她对眼前崭新的世界说了声“喂,你好。”

  

  白发苍苍的智能手机“追光者”

  “总共五块二,您老人家用现金不方便找零钱,直接给五块就行!”卖菜小伙提溜着铁路选购好的蔬菜对他笑着说。

  铁路是这家菜市场的老顾客了,整个市场的摊贩几乎都认得他。

  “不,等等。我要试试用手机付钱。”只见铁路从兜中掏出手机略显生疏地用双手狠狠戳动着手机。

  “好了!我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看,五块二!”

  铁路是位退伍军人,十分有自己的原则。这是他第一次外出使用扫码支付,之前害怕出门操作出差错,一直都是在家中和子女相互扫码来学习实践。图5:铁路已经熟练掌握微信使用技能

  铁路一向要强好学,积极接受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同样,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也不甘落后。单纯地接打电话、发送短信早已无法满足他的日常需求。

  “年龄都那么大了还学智能手机……”“您都八十多岁了,有急事打电话就行了,怎么还要费那么大劲学智能手机?”

  起初,许多亲友都在劝铁路放弃学习,甚至还会有一些外人冷嘲热讽对他进行言语攻击,但铁路并不在意这些,他打心底里觉得必须要用智能手机才能追上孩子们的脚步。早在五六年前铁路就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但用的一直都是子女们退役下来的旧手机。

  在这几年里,铁路用旧手机学会了微信聊天,微信支付,淘宝购物等等。时不时还在微信小程序里给家人做几个电子相册发在家庭群里,开心的时候还会给孙女发微信红包。图6:铁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用给孙女发红包的方式复习

  “这回给你发个9块钱的红包……金额……9块……塞钱进红包。”铁路已经86岁高龄,指尖的触感开始变得不灵敏,他一边狠狠地戳动着屏幕一边在嘴里嘟囔着。

  “点完塞钱进红包之后输入密码就支付成功啦!爷爷,你学会就好,不用再给我发红包了,一练习就发红包得损失多少钱啊。”孙女在一旁指点着笑嘻嘻地跟铁路打趣道。

  这是铁路和孙女的日常。他开心了便会经常找孙女练习微信发红包,其实也是为了能悄悄地给孙女一些零花钱。图7:铁路在家族群中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

  推开铁路家的厨房门,整个空间的基调都是深棕色的,盘中的食物因为反复加热而失去了原有的色泽,甚至无法分辨出究竟是什么菜品。

  奶奶坐在桌旁说“我对做饭一点兴趣都没有,进了厨房就心烦。”

  事实上,铁路爱吃肉菜,奶奶吃斋念佛,饮食习惯上很难统一。为了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铁路在家人的帮助和自己的钻研下已经掌握了用手机APP叫外卖。他让女儿下载好外卖软件,设置好收货地址,摸索了几天就学会了点自己爱吃的外卖。

  “看,这是我前两天点的羊肉泡馍。”铁路点开手机相册开始分享他的外卖菜单。他骄傲地自称为是智能手机的“得益者”。图8:铁路正在使用智能手机在线为家中交水费

  但智能手机偶尔也会成为铁路“最熟悉的陌生人”。

  “喂?我的这个微信怎么不见了啊?哪儿都找不到!”

  这是铁路与家人再平常不过的对话了。即便他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手机的基本操作,但毕竟不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很多地方都难以理解。

  老人们没有建立起操作手机的连贯逻辑,大部分情况都是在死记硬背顺序和位置。身体机能的退化也严重影响着他们使用手机的体验感,手指无法轻松地点动屏幕,经常是对着手机一顿猛戳,因此手机上的软件也时常会因误触而意外删除。

  铁路是个急性子,平日里手机出了问题都是找同住一个小区的孙女前去解决。那日碰巧孙女不在家,误删微信后,铁路有些着急上火,心情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这可是最最重要的微信,怎么能不见呢!”

  他先是打电话找孙女寻求帮助未果,后来才打电话找女婿。铁路自己摸索着把微信下了回来,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等着他的是早已忘却的密码和眼花缭乱的验证方式。家族群中的亲朋好友各自出谋划策炸开了锅,害怕老人家着急上火,最后还是女婿坐着十几站的公交车匆匆来帮忙修理手机。

  后来,孙女看到了手机上的未接来电,担心爷爷出什么事情,也急忙赶回了家中。推开家门时发现虚惊一场,问题已经被解决。

  “没办法,远也得来帮忙看,老人本身就性子急,急出高血压那麻烦就大了!”

  可这图标为何消失,铁路至今都不清楚。图9:铁路准备与朋友打微信电话

  两年多的持续不断的疫情打破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在当下这个时间段,智能手机之于老年人来说“是福是祸”呢?

  2021年12月,西安疫情给整座城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所有人都困在家里。疫情初期,老人家靠着仅存的几颗鸡蛋和一些萝卜土豆等容易储存的蔬菜艰难度过了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光。

  不单单是吃饭上的难题,铁路的手机因为没有人清理,几乎无法使用,最后他不得不拿出几年前的旧手机,才能勉强满足他的日常需求。

  如今铁路使用的的手机是2020年的时候女儿给买的一部华为mate30。平日里都是由孙女每周从学校回家来清理一次,但清理一次最多也只能撑两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一周就已经满屏飘的都是广告,什么软件都打不开。图10:近五年来铁路使用过的部分智能手机

  做核酸的时候老年人可以优先免排队,可是大量老年人弄不明白手机扎堆在医护工作人员桌前,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这让铁路很是难为情。

  “现在好用多了,三四天都没有广告出来!做核酸的时候也方便了,健康码好找。”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帮助的远远不止铁路一个人。整个小区的老年住户在做核酸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无非都是一些手机广告太多、微信无法登录、小程序要求重新登录等小问题,可是这些问题放在老年人的身上却难如登天。

  “手机总是叫我们清理垃圾,我们说啥都不敢动,但过一阵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广告。唉,可能是手机老掉了,一年前还不这样的。”

  铁路坐在沙发上对着手机无奈地叹气,甚至摇着头说出自责的话语,在他的心里可能将这些问题都归咎于不灵敏的手机和愈发“不中用”的自己,可是这一切却并非是老年人的过错。

  “唉,我现在看到弹出来的天气预报、清理加速软件什么的,他们再怎么夸自己有多好我也不去点。这样坚持下来好像手机是比之前好用些了。”

  铁路曾经征战沙场无所畏惧,如今怎么也想不到,让他不得不“投降”的却是手里握着的那块方方正正的智能手机。

  

  “翻山越岭”的智能手机

  官上村,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关中平原内与陕南交界处的秦岭北麓,东、南、西三面环山。那里是朝明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作为一个住在小山村的75岁退休教师,对他而言,他很难想象过去每天都要花数小时或是需要徒步数十公里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只用手指在一块闪闪发光的屏幕点几下,就能被轻松地解决。

  朝明的家是一座有着小木门的普通平房,大门外面是一条用水泥修缮过的山路,门的两边是小卖部。天光大好,阳光毒辣辣地罩在头上,在朝明的家里,可以闻到带着农家风格的专属味道,一种土地,木头和旧衣服的混合气味。

  家里没有什么家具,木桌子上只有一个烧水壶,凳子边立着一个小电风扇。家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几个亮黄色,淡蓝色的电商购物袋堆在角落。

  朝明最近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有一台智能手机。

  “但我身边其实大多数老人都不用智能手机,他们都觉得这东西不安全,实在信不过。或者没有必要买。但我愿意用,学着用这东西真的是对我平常生活上创造很多方便的地方。老人呀,还是得学会通过这互联网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我习惯用微信来浏览时事新闻和各种各样的文章。”

  朝明熟练地打开他的微信,下滑、点击,操作行云流水。在朝明的微信里,他关注了不少公众号。都是一些民生服务类账号,营业厅、陕西养老、流量文章等等。

  “除了看这些文章之外,我还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东西,一个是因为我们这村子本身就地方偏,商品太少了,买不到我的心上去。二就是网上的东西便宜,什么东西我不着急马上用的,都在网上买,你看我那墙角还放了几个快递的纸盒子呢。”

  朝明经常在美团买蔬菜和水果,也会在拼多多买一些便宜的小家电。至于缴水、电、煤气费这些,自从学会用智能手机之后,他都是在微信支付上办理的,足不出户,非常方便。

  像朝明这样的“老朋友”偶尔也会遇到“新问题”。他最不擅长的就是下载软件,这个过程对他来说非常困难。

  应用商店里面的软件琳琅满目,他不会搜索,总是找不到自己想下载的那个软件。进入软件之后往往需要注册并且登录账号,这就免不了像收发验证码和执行用户身份验证等步骤。朝明似乎还不太熟练。

  “这些步骤真的挺复杂的,年轻人脑袋灵光,一下就学会了,我还是不太行,那些英语字母我都不怎么认识,光对着键盘找就要找半天。”

  教书育人一辈子的朝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看来也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和万卷书籍。

  

  “老朋友”们的“新问题”解法

  仲芳、铁路和朝明其实也是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的小小缩影。在过去的十年里(2010年-2021年),我国网民中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迅速提升尤其在2020年后,互联网迅速向老年群体渗透。

  图13:2010-2021年网民中60岁及以上占比变化折线图

  2010-2021年网民中60岁及以上占比变化折线图

  互联网的浪潮实实在在地“卷”到了老年人的身边,即使如此,老年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大并没有消弭老年人的上网阻碍。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成为了他们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但是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最低,仅仅占据6.7%。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

  图14:非网民不上网原因柱状图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柱状图

  为了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智能手机带来的媒介红利,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跨越“数字鸿沟”,政府部门自2020年起开始部署一系列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工作,旨在降低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和操作难度,创造对老年人友好的互联网环境。

  各大APP针对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的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四大”即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大音量,解决老年群体看不清、听不见、找不到、学不会等问题。二是通过“四简”即简化界面、简化结构、简化功能、简化操作,适应老年群体上网的特殊需求和习惯。

  但目前适老化改造初期阶段并非是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改造形式多为内嵌式,而非老年人专属APP;二是主页字体图标增大明显,却忽视二级页面改造;三是部分APP适老版入口不明显,多次点击滑动才能切换;四是适老化版本名称五花八门,搜索不出适老版本;五是部分APP多处存在广告,诱导借贷或购物。

  互联网是年轻一代社交、求知、娱乐的快乐海洋,铺天盖地的讯息浸润着每个人的神经,促使他们熟悉并依赖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

  老年人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运用程度远不及年轻人,我们的“老朋友”如今遇到了不少“新问题”,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从服务提供的角度给予政策和软件改造方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更多地是需要年轻一代对他们进行“数字反哺”,以此来完整“适老化改造”的最终闭环。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